青岛市人大代表李春林:构建全方位精准支持体系,推动青岛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升级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站内

青岛市人大代表李春林:构建全方位精准支持体系,推动青岛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升级

“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春林带来关于推动青岛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升级的建议。

一、背景现状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青岛市印发了《青岛市深入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等目标,并给予资金支持。近年来,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青岛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青岛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能的成绩:拥有卡奥斯COSMOPlat、柠檬豆等国家级“双跨”平台及一批垂直领域平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可输出智能制造场景,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支撑 ;拥有7家灯塔工厂,与苏州并列全国城市第一,这些工厂为广大企业提供了成熟的模式和先进的业态范本,带动城市数字化探索走深走实;建立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诊断、实施等服务,还举办对标提升活动,如在杭州设立青岛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服务。

然而,当前青岛市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服务体系不完善、支持精准度需要升级等问题,亟待通过系统性举措提升其数字化转型效能,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二、存在问题

1、政策精准度和深度不足:与宁波、杭州等城市相比,青岛市在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制定精准政策方面存在差距,如宁波以“1+1+N+X”数字化改造路径为指引,打造对中小企业更有吸引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青岛市虽有部分民营企业已开启数字化探索,但整体转型进度缓慢,多数中小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化应用水平较低,未能有效打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壁垒。

2、金融支持有待加强:在金融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青岛的金融产品创新和风险分担机制不够完善,缺少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虽已开展,但整体规模和覆盖面有限。与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在数字化转型政策的深度、广度,服务平台的建设,人才与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制约了青岛市民营企业的转型步伐。

3、人才吸引力较弱: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及配套政策上不够突出,导致对数字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智力支持。

4、产业协同程度不够:在推动企业间、产业间数字化协同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尚未形成成熟的数字产业生态,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

三、建议措施

一是升级政策体系,强化服务精度。

制定专项规划,分类施策,如加快出台《青岛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2024-2028)》,明确各阶段转型目标、重点任务与责任主体,针对不同规模、行业的企业分类施策,如对传统制造业民企侧重设备数字化改造,对科技型民企聚焦软件研发升级,对于服务型民企引进数字化管理系统(如 ERP、CRM 系统)提升运营效率。助力中小民营企业快速打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技术壁垒。

加大财政补贴,设立专项资金,提高对民营企业购买数字化设备、软件及研发投入的补贴比例,单个企业年度补贴上限提升;开展专项补贴计划,如对数字化新技术研发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

创新政策工具,推出数字化转型税收优惠,转型企业3-5年内按数字化投入占比减免企业所得税;发放数字化转型服务券,供企业购买咨询、培训等服务,根据企业规模与行业分配。

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构建“青岛市民营企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集数字化解决方案展示交易、在线培训、案例分享、专家咨询于一体,通过智能匹配系统为民营企业精准对接服务产品与供应商。

二是加大创新金融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数字化转型贷”金融产品,依项目收益评估放贷。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分担金融机构损失。同时,搭建“青岛市民营企业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整合金融产品信息,智能匹配企业融资需求,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

三是优化人才支撑。

注重人才培养,推动高校、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给予新专业资金支持。建立企业-院校联合培养机制,对参与企业和院校分别给予接收学生补贴与培养学生奖励。

加大人才引进,设立专项资金,对引进数字化高端人才的民营企业给予补贴。为人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便利。

四是突出标杆引领与产业协同。

每年选10-20家潜力民企,重点扶持,培育和打造标杆企业,并对标杆企业的相关设备采购、软件升级给予补贴。

鼓励成立“青岛市民营企业数字化产业联盟”,定期举办研讨会、项目对接会,推动联盟内企业共享数字化设备、实验室等资源。

以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建立共享数字化平台,推动企业联合数字化项目,给予项目支持,参与企业享税收、土地优惠等政策。

推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