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期间,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凯盛浩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一颗大™创始人马铁民带来关于开展农业领域通用大模型研发全面提升农业AI水平的建议。
2022年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将智慧农场列为首批示范应用场景,对“AI+农业”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2024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强调把智慧农业摆上突出位置,从战略、政策、实践三个层面系统谋划推进,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2023 年青岛市印发《关于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但主要是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发展,在农业人工智能方面缺乏专门的、系统的政策体系。青岛市建成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打造了数字农村、数字农田等六大专题 86 类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图层,实现了涉农数据的空间化管理和多维度动态展示,为大模型研发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技术方面。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智能温室技术等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但整体上农业企业在人工智能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方面相对滞后,缺乏自主建立和优化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对新技术的吸收和应用速度较慢,同时缺乏既懂农业又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跨学科人才相对不足,限制了农业领域通用大模型研发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落地,使人工智能成为新农人的“新农具”,建议:
一、加强数据基础建设,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建立大数据中心,整合青岛农业生产、气象、土壤、市场等数据,统一数据标准和格式,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打破数据孤岛现象,为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完善的大模型训练数据。同时鼓励农业大数据资本化和市场化流通,集中存储与管理各类农业数据资源,打破企业间数据壁垒。
二、推动产学研合作,通过科研项目立项、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等形式,鼓励校企合作,加大农业领域垂直大模型的数据训练和应用研发,推动农业 AI 技术的自主创新与突破。推进农业行业种植标准制定,大力发展农业知识沉淀,建立农业领域大语言赋能助手,提高农户种植知识水平,降低农业数字化门槛。
三、政府出台措施选拔和树立标杆企业,奖励农业人工智能体在实际业务中的落地实施。鼓励企业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应用,特别是在种植、营销、技术等领域,通过算法模拟、延伸人的智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策略调整精准度,对农业AI应用达到一定水平的企业给予资金奖补。
四、政府牵头筹办农业AI应用发展交流峰会,汇聚国内外前沿的农业 AI 技术和理念,搭建农业与 AI 技术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让农业从业者、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充分沟通,加速 AI 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应用,全面提升农业AI应用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青岛创新型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