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李光全:谋新聚“链”成群,因地制宜建设新质生产力集聚带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市政协委员李光全:谋新聚“链”成群,因地制宜建设新质生产力集聚带

青岛市人大代表王程祥:做好“三个完善”,高质量推动高龄补贴政策精准落实

“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青岛市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兴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主任李光全带来关于依托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青岛市新质生产力集聚带的提案。

青岛市政协委员李光全:谋新聚“链”成群,因地制宜建设新质生产力集聚带

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和驱动绿色创新发展转型的关键力量,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新质生产力作用正变得愈加突出。放眼全球,国际上的东京—横滨、圣何塞—旧金山、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特拉维夫—耶路撒冷等创新走廊成为世界新质生产力迸发的优质区域。从青岛“十四五”规划纲和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胶东滨海科创大走廊到山东省层面明确支持青岛加快建设崂山-蓝谷科创走廊,崂山—蓝谷科创走廊进入省级层面,意味着青岛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创新发展步入了依托崂山-蓝谷创新走廊支撑创新山东发展的全新阶段。2024年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青岛在官方文件中《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将其升格为“青岛科创大走廊”。

青岛科创走廊具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双重优势,具有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进而打造青岛市新质生产力集聚带的突出优势。集聚了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中科院能源所、国家实验室等“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7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先后获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两个国家级创新中心,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三个山东省支柱性雁阵集群、未来产业集群。

建议一:成立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专班,市发改委和科技局联合制定制定出台《青岛科创大走廊产业布局规划》,立足人工智能产业园、虚拟现实产园区、海洋高端装备千亩产业园、海洋信息千亩产业园区,推动更多优势创新资源、优势企业向创新走廊内上述园区定向聚集。

建议二:对标先进科创走廊,着力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的青岛市新质生产力集聚带。重点聚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用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赋能走廊内新兴未来产业发展,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于一体的青岛市新质生产力集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