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沈芳:大力推进科创教育,助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站内

青岛市政协委员沈芳:大力推进科创教育,助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人大代表王程祥:做好“三个完善”,高质量推动高龄补贴政策精准落实

“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崂山科技创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芳带来关于完善科创教育实践体系助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青岛市政协委员沈芳:大力推进科创教育,助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着力开辟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2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培育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向未来做好人才储备。如何更好的打造青少年科创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要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一)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和体系不完善

目前,青岛市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型科技产业规模众多,但缺乏系统的科技创新教育培训课程,和完善的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一些学校对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缺乏必要的资源支撑、信息不对等,导致青少年难以接触和了解科技创新产业的现实情况、前沿技术、困境难点,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视野和能力。

以崂山区为例,截至2024年11月,崂山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总数已经达到321家,这些平台包括各类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涵盖了多个科技领域和研究方向。由此可见,崂山区科技创新教育资源众多,但仅依托学校,难以掌握众多科技创新产业资源并形成系统化的教育课程。所以亟需建立学校与科创企业、科研机构的科教汇融机制,促进科学研究与科创教育的深度耦合。

(二)缺乏优质的校外科创教育运营平台

科创教育校外实践活动是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热情的“沃土”,通过一系列实践性的研学活动和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除了学校制定的科创教育课程外,校外实践基地和活动平台等非正式科学教育环境是中小学科创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补充。然而,目前相关基地及平台的运营机构鱼龙混杂,设置的科技创新研学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的需求,难以形成积极的科技创新氛围,这进一步限制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因此,亟需搭建优质的科创教育运营平台,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为青少年校外科创实践活动保驾护航。

(三)对科技创新和教育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尽管科技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但是,一些家长对科技创新教育的认知度不高,认为孩子应该主要学习传统的学科知识,而不是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这种观念限制了孩子接受科技创新教育的机会和动力。因此,提高家长和社会的认知度,成为推动青岛科技创新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意见建议

(一)市区协同,打造科技创新研学实践课程体系

建议进一步强化市级统筹,由市教育局牵头,系统性梳理研学主题方向和课程,统筹区域内的科创教育实践基地进行标准化建设。深挖各区优势产业方向,例如,市南区以科技文旅为主、市北区以工业物联为主、崂山区科技智创为主、城阳区以轨道交通为主、西海岸新区以海洋装备为主、胶州市以智能制造为主、即墨市以新能源科技为主、莱西市和平度市以生态农业为主,通过统筹差异化建设,可以兼顾不同区市、不同产业的特色和研究方向。同时,通过自主申报、专家评选,在高校实验室、科技场馆、科技博物馆、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单位挂牌一批优秀的中小学科创教育实践基地,让青少年感受真切的科创氛围,了解前沿的科学技术,参与真实的科创活动和科学考察活动。

(二)先试先行,搭建多元科创教育实践平台

建议深化教育科创人才协同发展,依托各区科创产业培育平台打造多元科技创新教育研学活动平台。崂山区拥有3所驻区高校、14家科研院所,以及80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99家省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5家新型研发机构,是全省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建议以崂山区为试点,由区教育体育局统筹指导区属科创产业培育平台打造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运营平台,深挖区域内科技创新龙头企业,聚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教育资源,打造“1+N”模式,即1个主题+N条研学线路,以科技智创为主题,挖掘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科创产业研学线路,开发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研学教育课程内容,为学校的科创教学、课程建设、教研培训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大宣传,整合媒介资源聚焦科创教育

建议整合媒介资源,提升社会对科技创新教育的认知度。通过整合电视、网络、社交媒体、教育平台等多种媒介资源,联合大众日报、大众网、青岛日报、青报教育在线、青岛电视台等省、市级媒体,聚焦青岛市科技创新教育发展,聚合青岛市科技创新龙头产业资源。通过整合媒介力量,形成强大的信息传播网络,实现科创教育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深度渗透,助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