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孙皓宁:提升非遗传播普及水平,增加大众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市政协委员孙皓宁:提升非遗传播普及水平,增加大众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

青岛市政协委员孙皓宁:提升非遗传播普及水平,增加大众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

“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岱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皓宁带来关于促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青岛市政协委员孙皓宁:提升非遗传播普及水平,增加大众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既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也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非遗和旅游的结合不但丰富了旅游的文化体验,也催生了各式各样的旅游新业态。

今年的春节期间,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鄂伦春族“狍角帽”火遍全网,将这个“国宝级”少数民族带入大家的视野,此外,出圈的广东潮汕英歌舞、甘肃西北社火表演醉关公等,与之有关的视频动辄上万点赞,引得众多游客前去观看体验。

为促进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实现共赢,孙皓宁提出四点建议:

一、提升非遗的传播普及水平,增加大众对非遗的认知、认可和情感共鸣

以潮汕英歌舞的叙事歌舞和甘肃醉关公的民俗活动为例,大多数人只看到华丽的表演,却不知道这些非遗活动的内涵,要对这些非遗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将其融入到旅游体验中,使游客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意义。还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非遗文化知识讲座、展览、展示活动等,向公众介绍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增强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挥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作用,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大众传播非遗文化,提升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积极拓展非遗旅游新空间和新场景

例如设计非遗文化主题旅游路线,将非遗文化融入城市的各个角落,跟当下流行的citywalk相结合,把城市中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空间和关键地标都融入非遗元素,开发非遗展示旅游地;通过“非遗+文创”,开发非遗文化衍生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通过“非遗+研学”,既开发研学实践课程和精品线路,搭建集非遗基地、保护传承、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实践教育平台,又完善非遗工坊、展示厅,丰富互动演示和体验教学,鼓励各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设计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非遗宣传展示产品。并将非遗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打造非遗文化与自然风光相融合的旅游景点,提升旅游体验的丰富度和独特性。

三、找到非遗与当下大众心理需求的契合点,并对其进行活化利用

非遗文创产品可提升旅游体验,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播。在推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例如非遗扎染技艺,为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发展出彩色扎染这一新的手工印染技术,还衍生出扎染包、扎染帽、扎染衣裙等各类工艺品;还有刺绣、剪纸、漆扇、陶瓷等非遗文创产品通过融合现代设计概念和传统工艺技术,以日用品等形式走进消费者的生活中,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也为非遗工艺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四、完善非遗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提升大众对非遗的感观体验

应建立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展示当地的非遗工艺品、传统技艺、民俗文化等,为游客提供了解非遗文化的平台,同时配备专业导览服务,提供全方位的解说;在旅游景区内设置非遗文化体验区,设置非遗工艺品制作、民俗游戏体验等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深度感受和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此外,对于一些非遗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要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在交通、餐饮、住宿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提升游客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