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马学真:多方联合发展癌症细胞与基因治疗,聚力共筑“健康中国”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站内

青岛市人大代表马学真:多方联合发展癌症细胞与基因治疗,聚力共筑“健康中国”

青岛市人大代表马学真:多方联合发展癌症细胞与基因治疗,聚力共筑“健康中国”

“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博士导师、二级教授马学真带来关于支持青岛市肿瘤防治研究院牵头联合生物医药高新企业发展癌症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建议。

青岛市人大代表马学真:多方联合发展癌症细胞与基因治疗,聚力共筑“健康中国”

一、背景

青岛作为发达地区,始终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然而,在重大疾病防控尤其是恶性肿瘤防治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国家有效防控好传染病后,防控重点将逐渐转向恶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疾病。青岛市作为计划单列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的副省级城市,并多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重大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中国康湾(健康海湾)”建设已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建立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康湾新兴产业区,助推青岛高新区,辐射李沧、市北、胶州及自贸区经济社会全面稳健发展,这一战略部署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

癌症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新发病例约480万,平均每天约有1.3万人发病。目前,我国恶性肿瘤治愈率(5年生存率)为40.5%,而美国已达69.7%,日本达到68%。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其中手术、放疗、化疗疗效均已进入平台期,生物治疗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突破口。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是生物治疗领域最具潜力和创新性的发展方向。CGT产业已成为当今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最重要的领域之一。青岛市重视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出台了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然而,青岛市在CGT新兴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投融资环境、临床研究转化等关键方面,尚存在关注和扶持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与挑战,这对青岛市布局CGT赛道、抢抓产业黄金发展期形成了一定限制。

青岛市肿瘤防治研究院作为青岛市首个以肿瘤防治为特色的专业研究机构,致力于推进肿瘤防治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创新发展,肿瘤精准医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转化与应用。研究院在生物治疗领域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临床资源,然而,该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协作,尤其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及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才能加速技术转化和产业化。

二、现状

(一)CGT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随着国家战略及规划引领,全国大部分省市已发布相关产业促进政策约50项。北京和上海CGT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并已有多款产品成功上市实现产业化。上海已上市3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占全国上市细胞治疗产品的1/2;北京上市全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物。产品的迅速转化与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在政策方面的细化布局与精准落实。北京、上海均在2021-2024年发布多个专项政策及基金项目,扶持力度逐年加码。

北京2024年发布的《高质量建设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中明确提出鼓励开展新增的细胞与基因治疗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关于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若干措施》中提到将安排100亿政府投资,支持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最高单项给予5000万元支持;《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到在细胞基因治疗领域部署“核爆点”专项,每年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促成2026年产业总规模达到1.25万亿元。

上海早在《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中就提及,落地上市产品可获得3000万元资金及50万元的保单支持,单位年度累计资金最高可达1亿元。新发布《上海市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也提及促进临床研究等举措。并且上海发布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细胞与基因治疗的专项项目,已对30个CGT项目予以立项,计划资助4730万元,已完成拨款3824万元。

近年来,青岛市也积极响应并发布了多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青岛市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支持基因与细胞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对创新药根据研发阶段给予资金支持,单位年度累计最高可达5000万元。在政策推动下,青岛涌现出一批代表性CGT企业,包括研发型企业青岛华赛伯曼、青岛自贸区华大基因及产业下游CRO公司青岛合生北因等。但青岛市作为新一线城市,从整体对比CGT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企业获取政策资金的具体渠道少、门槛高,缺乏细胞与基因产业针对性的专项政策及专项基金等。

(二)CGT产业投融资环境

青岛市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布局,吸引了多个重大项目投资。如,高新区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总投资达7亿美元;崂山区的华芢生物医药产业园,总投资约4.22亿元;西海岸新区的修正(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青岛国药生命港等,总投资约50亿元。近年来,青岛自贸片区超前谋划发展CGT产业,引进企业44家,总投资超120亿元。

然而,CGT产业作为生物医药的新赛道往往亦是“无人区”,青岛华赛伯曼细胞生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 TIL 细胞1类新药,是该领域肿瘤治疗的首个临床批件,除此之外,青岛市乃至山东省仍未有细胞治疗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CGT产业投融资状况很不乐观,根据Jefferies在2024年11月的分析数据,全球生物医药整体融资在2024年同比上升了43%,而CGT的融资却同比下降13%。

近两年来,全球货币环境进入收紧周期,大量风投资金和私募资本更青睐在较为稳健、确定性高的生物医药细分领域投入,而对CGT这种周期更长、技术和临床风险更高的赛道则保持谨慎,甚至开始退缩。

CGT企业仍在探索更广泛的适应症与更成熟的商业化路径,资本端的冷却让企业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面临更严峻的资金压力。CGT这类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了患者利益,更需要“时间”与“效率”协同。在实现商业化过程中,耐心资本的支持至关重要,宜长远谋篇布局。

(三)CGT产业临床研究转化

国内目前CGT企业超900家,但仅有10余个产品转化上市。CGT产品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个性化产品独特性、与阶段相适应的法规缺乏、审批流程特殊性、以及对高资质的医院和设施的高要求等。为推动全国CGT产业的进程,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包括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在内的前沿生命科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北京、上海、深圳、海南、天津等10余个地区出台了产业临床转化相关促进措施。

海南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生物医学新技术促进规定》,文件中规定明确了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在内的新技术的临床转化路径,并为细胞治疗收费问题提供了政策突破,CGT临床转化已首次实现立法落地。

天津市出台《关于在天津自贸区开展细胞治疗先行先试的报告》、《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基因与细胞治疗)建设实施方案》和《滨海新区细胞产业技术创新行动方案》提到天津也将计划建立临床应用试点及建设创新示范基地,未来将进一步促进临床转化。

而青岛市既有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本地CGT产品,也有特色的国家级经济区,但缺乏临床研究转化试点区域及相关政策,这既不利于新技术的发展突破,也无法惠及更多的患者。

三、建议内容

(一)CGT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积极响应国家发布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提到的举措:通过整合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和投融资等政策资源,为细胞与基因疗法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更具体地推动细胞治疗领域的发展。

积极响应《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强关注并支持本地CGT代表企业的长期发展,政府与企业合力,完成未来三年力争实现1-2个细胞基因治疗新药获批上市的重点任务。

青岛市发布CGT产业的具体促进政策,在产业发展各个具体阶段,通过增加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创新药物奖补资金等措施加强对CGT产业的重视及资金支持力度。设立CGT专项项目资金帮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牵头承担青岛市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及参与国家及省级项目攻关。

(二)CGT产业投融资环境

应当建立健全CGT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积极培育肿瘤细胞治疗新兴产业。加强融资支持,成立青岛市CGT产业专项基金。同时,发挥政府投资引领作用,推出“政府领投、机构跟投”的强有力措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促进投融资增加。

支持本地CGT企业,精准施策,鼓励出台更加务实、具体、符合企业真正需求的融资帮扶政策。通过提供补贴、税收优惠和研发资助等措施,降低企业资金压力。

进一步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助力本地代表企业发展壮大,吸引CGT产业链上下游在青聚集,进而吸引更多的产业投资。

加大项目宣传和推介力度,学习了解CGT产业,关注并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国CGT产业中抢步入局。

(三)CGT产业临床研究转化

青岛市出台临床转化支持政策,如在青岛市胶州上合国家级经济示范区,建立以CGT临床研究及技术转化为特色的试点区域,对于已获得新药临床试验默许和进入临床阶段的低风险的CGT产品鼓励开展临床应用,并允许成本性收费。

建议青岛市三甲医院向临床试验研究型医院发展,成立细胞治疗研究中心,并按比例设置研究型床位。支持备案开展先进医疗技术首次在人体应用的超早期临床研究,开展CGT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

1. 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青岛市肿瘤防治研究院牵头,联合生物医药高新企业,共同打造癌症细胞与基因治疗研发平台。政策应包括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 平台建设:支持研究院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临床试验中心等平台,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衔接,加速技术转化。

3. 人才培养:鼓励研究院与企业联合培养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设立奖学金、联合培养项目等方式,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4. 产业链协同:支持研究院与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完整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链,涵盖研发、生产、临床应用等环节,提升产业竞争力。

5. 国际合作:鼓励研究院与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研发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四、预期效益

1. 提升癌症治疗水平:通过发展细胞与基因治疗,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2.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提升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3. 吸引高端人才聚集:通过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青岛发展,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结语

青岛市的CGT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极具市场及产业发展潜力。希望各级市委、市政府能参考提议,加大对本地CGT产业的扶持力度,为技术研发及产品转化提供更新、更好的帮扶政策、为CGT研发企业及临床研究单位提供更优的投融资环境、多举措促进技术成果临床研究转化,加快推进新产品上市及产业转化的速度。相信在政府的引领指导下,青岛市的CGT产业将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在全国创新医药领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及影响力,青岛市的生物医药产业也实现蓬勃发展。

青岛市肿瘤防治研究院牵头,联合生物医药高新企业创新开展癌症细胞与基因治疗,探索癌症生物药物研发,是提升癌症治疗水平、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政府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建议落地实施,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推荐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