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余繁显:赋能城市更新 提升城区活力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青岛市人大代表余繁显:赋能城市更新 提升城区活力

青岛市人大代表余繁显:赋能城市更新 提升城区活力

“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中建青投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繁显带来关于赋能城市更新提升城区活力的建议。

青岛市人大代表余繁显:赋能城市更新 提升城区活力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步入了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已经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增量结构调整”,从解决“有没有”转向满足“好不好”,城市运营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山东省和青岛市陆续发布《山东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青岛市老旧街区改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推进城市更新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用运营思维进行城市更新,谁先完成从“开发”向“运营”的转变,谁就可以在城市更新中拔得头筹。

市南区作为青岛市中心城区,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成为青岛一张璀璨的文化名片,更是这座城市充满魅力的文旅胜地。然而也面临着房屋结构老化、基础设施破旧、年轻人外流、青春消费缺失等诸多现实挑战。因此,对老旧街区进行城市更新的基础上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和运营升级,一方面是为了传承城市特色风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更是能够激发城市活力,吸引更多年青人留驻,推进消费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市南区发展面临以下问题挑战:

1.老城区、旧小区,整体更新成本高。

市南区作为青岛老城区核心区,多数社区住宅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物,房屋户型紧凑、结构老化、功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又面临地处核心区、土地价值高、整体拆迁安置成本巨大的问题,大范围进行城市更新面临现实困难。

2.设施旧、成本高,青年人才难驻留

居住条件是新一代青年人选择就业地的重要考虑因素。青岛作为滨海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市南区作为中心城区,气候条件、城市风貌、医疗教育资源、生活商超配套等自然成为吸引青年人落户的加分项,然而居高不下的房价令人望而却步,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不能满足青年人生活习惯等诸多现实挑战。

3.车流大、道路窄,停车资源不均衡

据统计,市南区作为青岛市中心城区停车资源的“严重缺位区”之一,其停车资源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现象,集中在老旧居住小区、综合医院、学校、商圈等周边,这些区域的停车难问题受限于旅游景点集中、没有可开发利用土地、建设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一直困扰着周边居民、游客、商务等日常出行。同时停车问题衍生出的违法停车现象屡见不鲜,极大降低道路通行效率,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基于此,建议:

1.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试点原拆原建

针对主城区整体更新改造成本高的问题,建议试点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即在城市规划不变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房屋设计建造,融入最新房屋功能,推广节能环保建材应用,同时做到更新配套设施、修复周边道路、加盖电梯及立体式停车位、完善绿化休闲设施等,让原住民实现“在原址住新房”的梦想,以最低成本实现城市更新改造。

原拆原建的实施,要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广泛征求原楼宇居民意见,在充分保障居民权益的前提下,提升城市形象。建议由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以街道社区为主体,广泛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房屋设计建造供应商,科学合理制定实施方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楼宇进行试点,以重新打造花园式住宅为目标,为原住民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全新生活环境。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推广,从而达到进行整体城市更新的目的,提升社区整体城市形象。

2.锚定青年人需求定位,焕活青春消费

未来城市竞争的关键在于年青人,抓住年青人才,就是抓住了未来产业!对老旧街区进行更新改造,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激发城市活力,推进消费升级。建议在城市运营场景打造中,要充分考虑年青人的需求和意愿,紧抓消费新趋势,瞄准特定人群,吸引青年人聚集。

要想从源头上吸引青年人才落户,就要打造青年人能够负担的起的宜居场所。在城市更新和运营提升中充分布局“单身青年”公寓,结合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紧抓青年人安居、乐居需求,将老旧小区改造与人才公寓建设相结合,做精小配套,进一步为年青人量身打造定制化社区,打造安逸烟火生活,吸引青年人才聚集,打造青年人宜居又安居的新“老城区”。

城市运营场景打造中要充分考虑年青人的需求和意愿,紧抓消费新趋势,打造消费新场景,高价值满足青年人个性文化需求。例如年青人的文化自信带来了“国潮崛起”和非标准化的新型演出场所——“演艺新空间”,在街区改造过程中,可以紧抓文化演艺新趋势,将文化演艺与街区结合,引入“演艺新空间”,焕活更新老建筑,盘活低效空间,以演出吸引文化爱好者聚焦,牵引带动整个片区的复兴。

3.深入挖掘停车资源解决停车难题

聚焦市南区停车问题的重点、难点、堵点,在引导停车场规划、建设的同时,盘活存量停车场、更新改造立体停车位、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调整停车总量和空间布局,构筑合理的停车供应体系。

推进“互联网+停车”,以智慧化平台为支撑,构建市级智慧停车云平台,打造停车资源实时共享系统,通过线上监测停车场状态、查询车位、预定车位、诱导停车、自助付费、远程管理等,探索接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地库等空闲停车资源,对外开放、社会共享。

加强政企合作,设立区域停车智慧管理运营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停车运营,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停车产业融投资、建造、管理、技术和运营的集成,提升资源分配效率。多管齐下解决“停车难”,逐步打造规范有序的城市停车格局,有效解决停车难和交通拥堵等民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