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常桂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站内

青岛市人大代表常桂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

青岛市人大代表常桂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

“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教学部主任常桂娟带来关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提案。

青岛市人大代表常桂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助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暴露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土地退化等问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抓住生态循环“牛鼻子”,重构种养关系、弥合种养断链,是持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取得新成效的关键。生态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它强调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普及与实施,对于提升农业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现状尚存在一些现状制约着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一、农民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认知与态度

目前,很多农民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还不完全了解,主要依赖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认识到生态循环农业的长远利益。有部分农民对生态循环农业的实施持积极态度,尤其是那些对环境保护有较强意识的农民,他们愿意尝试新型农业模式,并希望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获得更多的技术培训和政策保障。

二、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近年来,农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挑战,如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问题,生态循环农业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公众对于农业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符合这一趋势。

三、政策支持与技术保障的缺乏

尽管生态循环农业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农民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尤其是在初期阶段,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包括补贴、税收优惠等。

基于此,常桂娟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 加强生态循环农业的宣传与普及

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知识普及活动,利用媒体、互联网等途径,增强农民对这一理念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成功案例的示范,提升农民的参与意愿。组织农民培训班和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实际操作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技能和技术。

二、政府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政策支持

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帮助农民降低转型成本。比如,在初期阶段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提供低息贷款,帮助农民购买生态农业所需的设备和种子。完善生态农业的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农民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并为其提供市场销售渠道。

三、 加强科研支持与技术推广

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特别是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立农技服务平台,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的相关技术,使农民能够及时获取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四、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部分适宜的地区,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形成典型示范,吸引周边农民学习与模仿。示范区可以作为技术培训和推广的核心基地,同时还可以开展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评估生态循环农业的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