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党委书记乔镇涛带来关于加强青岛市近视防控医疗卫生监管切实维护青少儿眼健康权益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青少儿近视高发和低龄化的防控形势依旧不容客观。
一、建议背景
2020年以来,青岛市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近视学生基数庞大,近视防控工作任重道远。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青少儿眼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催生了近视防控需求的快速增长。近些年各类参差不齐的近视防控机构和产品不断涌入市场,各种问题与乱象也如影随形,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权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
二、现存问题
当前,青少儿近视防控市场需求旺盛,近视防控已逐渐成为一门“热门生意”,各类商业性质眼镜店、视光中心及保健机构良莠不齐,大多未经主管部门官方许可,擅自加挂“视力康复中心”、“视力防控中心”、“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基地”等各式各样误导消费者和患者的资质牌子,有的缺乏医疗资质行治疗之实,有的打着“治愈近视”旗号销售各种“神器”;如护眼贴、防蓝光眼镜、高科技仪器、穴位按摩、中药热敷等产品,效果不明,费用高昂,严重影响青少儿正常的视觉健康发育和远期的眼健康权益。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更新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明确建议到医疗机构接受医学验光等屈光检查,明确诊断,科学诊疗与矫治。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和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2〕4号)》,明确指出:严禁无资质机构入校开展视力检测,严厉打击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严控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质量;严格视力监测数据安全管理;严格视力检测与相关服务督导检查。为此,青少儿近视防控医疗卫生服务亟待加强规范,全面整治市场乱象,建议相关部门厘清权责、落实主体责任,从机制保障上加大各类资质称号的审批许可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监管等综合工作力度。
三、具体建议
(一)明确各类机构的职责范围,提高医疗机构的准入标准
建议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市场监管局等主管部门,协同梳理完善医疗机构和商业性质机构的职责范围和监管标准,明确两类近视防控机构的分类界限;建立近视防控服务机构管理台账,实行“一机构一号”定期动态评价管理模式,提高近视防控医疗服务的准入门槛,增加机构资质、专家资源、服务年限、行政处罚记录等核心评价指标,定期淘汰不达标医疗机构,从源头上避免两类机构界限不清,混淆消费者和患者对于近视防控医疗服务的视听,保障近视防控医疗服务的规范性。
(二)严格各类资质的审批许可,加大对“乱挂牌”行为的处罚力度
建议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市场监管局等主管部门,针对市场上各类资质称号“乱挂牌”行为实行专类专管,严格审批“近视防控中心”、“近视防控科普教育基地”等资质的申报,必要时对资质授予关键指标和标准引入“一票否决权”;提高对“乱挂牌”违法违规行为的警示处罚力度,限期摘除整改,减少虚假称号对消费者和患者的误导,保障具有官方认可资质机构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保持惩治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
(三)广泛宣导规范标准化近视防控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强化社会监督
建议各主管部门通过官方账号、新闻媒体、新媒体等多条途径,宣传规范建立青少儿全生命周期眼健康档案和近视防控标准化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引导消费者和患者首选眼科医疗机构规范进行青少儿屈光发育建档和后续综合防控服务;加大无证行医打击力度,严厉处罚青少儿近视防控相关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功能,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对于群众投诉举报、媒体曝光等案件线索进行重点查处,保障青少儿眼视觉功能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建议进一步加强青岛市近视防控医疗卫生的规范与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权益,助力青岛市作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