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王艳艳:普及全民急救技能,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站内

青岛市人大代表王艳艳:普及全民急救技能,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青岛市人大代表王艳艳:普及全民急救技能,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平度市教育发展指导中心主任王艳艳带来关于全民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建议。

青岛市人大代表王艳艳:普及全民急救技能,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我国每年因心脏疾病猝死的人数在不断递增,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在公共场所广泛配置、普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方式。

社会急救水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青岛市围绕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科学配置与有效使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虽然在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配置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备,但是由于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民众急救意识缺乏、急救技能不足的形势依然严峻。

民众对于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去哪学?学什么?怎么学?”等实际问题知之甚少,“不敢救、不会救、不愿救”等情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做好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王艳艳建议:

一是扎实开展普及培训。卫健、教育、红十字会等部门强化协同联动,整合公立医院、高等院校及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多方力量,分阶段、分层次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培训力度,探索重点人群在岗培训,积极开展中小学急救常识普及,推广高中生、大学生基本急救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全人群自救互救能力。

二是广泛开展急救宣传。卫健、宣传等部门针对人员密集的重点场所,通过播放宣传视频、张贴宣传画报等方式,向民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使用AED设备成功施救案例,进行广泛宣传并纳入见义勇为表彰,营造全社会关注救护、倡导救护的良好氛围。法院等部门向市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紧急救助行为的民事责任豁免相关规定,解除民众协助急救后顾之忧。

三是全面强化法治保障。健全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相关规定要求,制定推广配备使用AED的实施细则,就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政府责任、设备管理使用、场所选址规范、培训宣传内容及急救法律责任等进一步明确规定,为院前急救和配备使用AED提供法规政策保障。确保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公众“找得到”“敢于用”“用得通”,切实筑牢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