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音乐时空艺术培训学校校长、音乐时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市北区音乐家协会主席姜坤带来推动青岛市天文学科科普发展及学科升学政策倾斜的建议。
在浩瀚的宇宙中,天文学作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科学认知的先锋学科,不仅承载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更是国家科技实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及深空探测计划的深入实施,天文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在支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培养高端科技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理应在推动天文学科科普发展及学科升学策略上迈出坚实步伐。为此姜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天文学科科普工作
建设专业科普基地: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建设集科普展览、观测实践、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天文科普基地,定期向公众开放。
丰富科普活动形式:通过举办天文讲座、观星活动、科普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天文学的兴趣与参与度。
利用新媒体扩大影响:运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传播天文学知识,增强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和互动性。
二是推动天文学科进入中小学课堂
开发天文课程教材:组织专家团队编写适合中小学生的天文课程教材,内容涵盖天文基础知识、观测技能及科学思维培养等方面。
加强师资培训: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天文学科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确保天文课程的有效实施。
建立校际合作机制:鼓励学校之间开展天文教育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三是组织天文学竞赛,发挥中考指挥棒作用
组织天文学竞赛: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发布的白名单竞赛项目,定期组织天文学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学习交流的平台。
完善升学激励机制:对于在天文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建议给予中考加分、特才计划录取等优惠政策,发挥中考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并投身天文学科。
四是建立多元化的科学培养体系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天文学科人才,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拓宽国际交流渠道: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参与国际天文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关注特殊才能学生:建立针对具有特殊天文学才能学生的培养机制,提供个性化教学和支持,助力其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