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涌动,映辉青岛。2月6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5年的美好新未来。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即墨区国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文华带来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2024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以46862名青少年为对象,小学生抑郁检出率超10%,初中生抑郁率超过30%,高中生抑郁率超过40%。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处于爆发时期,出现抑郁、厌学、休学的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在我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幸福的源泉。未来十余年是青少年升学竞争最严峻的时期,引发的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建议:
1、健全工作体系。心理服务不是一个单位的事,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足够重视,共同推进落地落实。应构建各级有人抓、有部署、有措施、常态化,个人知危害、知预防、知化解途径,社会面服务站点方便、易找、管用的全覆盖心理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2、加大排查力度。加大心理状态普查力度,每年要对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将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加强心理教育。对学生家长进行公益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知识,学会应对和处理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升学压力,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极端事件的。
4、突出预防为主。针对目前心理咨询专家人数少一时难扩充的现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各责任单位的优势,采取分专题任务的办法,打造一批心理教育精品课程,与心理测试软件一并发放每个学生家长,给青少年扫码观看,自行测试,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5、加强宣讲化解。整合现有的心理热线和广播节目,运用新媒体技术,组织专家集中打造青少年喜爱、知名度高、质量优、可回放的直播类、音频类心理咨询栏目,自行选择时间观看收听,让青少年受益。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通过线下线上同步的方式,开展大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心理调适技巧和救援路径。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协调各大院学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并与社会组织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心理疏导、心理援助等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提升。
7、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扩大服务覆盖面。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向有需求的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专业工作者在婚姻家庭、矫治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方面的优势,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