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千亿的关键节点,青岛为平度加油打气。
2月9日,青岛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任刚参加平度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时强调,平度要发挥特色优势,勇于担当作为,加快释放发展潜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2月8日,青岛市统计局发布10区市2024年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平度GDP达950.13亿元,距千亿门槛一步之遥。
此番在青岛两会期间,任刚专门来到平度代表团,既是为平度加油打气,也是对其发展寄予的新期待。
凰探第1393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对青岛而言,“千亿区市”版图已经有多年没有出现新的面孔。
2021年,市北区和崂山区经济总量同步突破千亿,至此青岛千亿GDP区市数量达到7个。
这几年里,虽然青岛经济总量不断迈过新的台阶,但“千亿区市”数量却停留在了7个。
某种程度上,千亿GDP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区综合实力的“分水岭”。更有专家直言,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就意味着区域经济在高原上树起了标杆。
以苏州为例,随着姑苏区去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苏州下辖10个版块GDP已悉数突破千亿,这也为苏州在2026年完成GDP3万亿的预期目标,带来了更大的确定性。
作为“种子选手”,距离千亿GDP仅一步之遥的平度,无疑也被寄予厚望。
此前,平度方面曾提出,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并要实现“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的目标。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今年GDP突破千亿,应该是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在此背景下,任刚在青岛市“两会”期间来到平度代表团,颇有一番“督战”的意味。
参加平度代表团审议时,任刚对“项目”一词着墨颇多:
项目是未来发展的支撑,是资源统筹的体现,是对营商环境的评判,是对干部能力水平的检验。要坚持把工作思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更宽视野认识自身发展优势,加快资源要素有机整合,谋划生成更多项目。要抓好对现有企业服务,用好各类招商方式,不断增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方面的竞争力。要实行项目闭环管理,强化对项目的评价,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奖惩化。
显然,项目将是平度冲刺千亿的一张“王牌”。
2024年,平度固投同比增长3.0%,高于全市固投增速2.2个百分点。在此背后,平度在项目招引和建设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平度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成绩时提到:总投资60亿元的恒星科学城一期招生投用,50.7亿元的青特智能制造产业园加快推进,100亿元的绿城·春风雅园小镇项目签约落地。
这其中,青特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颇有代表性。其一,该项目先后入选今年省市两级重点建设项目名单,足见其量级;其二,项目所处的智能装备领域,也是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要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
这样一个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将会为平度发展带来助益。
此前,平度方面曾披露青特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进展:一期项目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年产5万吨大件铸造厂房及其配套的砂再生厂房、精加工厂房、综合利用厂房及附属配套设施等,计划于2025年12月建成投产。
以青特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代表的优质项目落地,将为平度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增添更大底气。
在今年的平度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平度明确要推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攻势覆盖全域、贯穿全年,并提出要压茬推进总投资644亿元的139个省青平三级重点项目,推动青特智能制造产业园、恒业新型分子筛等重点项目投产见效,力促迈世嘉乘用子午胎、鲁碧高端高值化钙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针对项目招引,平度也明确年内要招引落地重点产业项目15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0个以上,5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
更进一步来说,在青岛将项目建设明确为重中之重的背景下,平度需要发挥自身作为青岛最大的发展腹地优势,在项目招引及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正如任刚所说: “结合自身定位和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在服务全市发展中加快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一个必须要提及的细节是,在今年青岛市级重点项目名单中,平度分别有44个和17个项目入列重点建设类及重点准备类项目,均位居十区市第四。
更值得一提的是,平度入围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的数量,相较往年再次实现增长。显然,平度的战略腹地优势,正在持续释放。
最后再说说人才。
参加审议时,任刚强调 要做好职业教育的文章,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融合发展,优化政策和服务,吸引培育留住更多人才。
在今年青岛市两会上,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党委书记苗清洁也带来了一份关于“支持平度深度发展职业教育,将之打造成为青岛市最大的职业教育发展基地”的建议,其中提到:
支持平度以南村临空经济区为基础,由平度市政府联合海信集团、青岛大学、青岛工程职院及平度职教中心等企业和院校,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青岛都市圈智能家电制造产教联合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进而支持打造成为省级智能家电制造公共实训基地。
作为人口大市,平度如能用好职业教育资源,不仅将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亦将为青岛的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