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文化根脉 青岛积极探索老字号创新发展路径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站内

留住文化根脉 青岛积极探索老字号创新发展路径

文 | 单烁

2025年3月19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在“强信心 亮举措 促发展”主题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将以“老字号+”新业态为抓手,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与消费提振的双赢目标。

这一战略不仅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更是对消费新趋势的主动迎合。

当前,青岛拥有国家、省、市三级老字号品牌105个,其中中华老字号23个、山东老字号21个、青岛老字号61个。这些品牌既是城市文化的“活化石”,也是经济活力的“催化剂”。

因此,如何让老字号在传承中焕发新机、在创新中反哺城市经济,就成为青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必答命题。

留住文化根脉 青岛积极探索老字号创新发展路径

青岛老字号的守正与突围

青岛的老字号群体,承载着城市百年商业文明的记忆。

在餐饮领域,创立于1891年的春和楼以香酥鸡、油爆海螺等鲁菜经典闻名,其中山路门店至今保留着木质楼梯、复古吊灯等历史符号;万和春凭借一锅排骨砂锅米饭,从台东八路走向胶东五市,2022年其台东总店年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船歌鱼水饺则以墨鱼水饺、黄花鱼水饺等“海鲜IP”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打卡地标。

在食品饮料行业,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水凭借工艺与品质,进军全球市场;即墨老酒通过气泡黄酒、功能性低聚糖老酒等创新产品,突破传统消费场景。

而对老字号的支持,青岛目前已形成系统性框架。早在2016年,青岛就已启动老字号振兴工程,提出“432工程”,即通过“认定一批、做强做优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恢复发展一批”的梯次培育机制,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周钦公流亭猪蹄通过工艺标准化和连锁门店扩张,在2022年实现销售额破亿,并在2015年电商年货高峰期实现日销7500只;在场景赋能方面,中山路历史城区打造的老字号集聚区已吸引31家老字号入驻,以“老里院+非遗美食”重构消费空间;台东五金将门店改造为“螺丝钉咖啡馆”,用咖啡吸引年轻人走近五金工具,培育潜在消费群体。

但不止于此,青岛还在积极探索更丰富的老字号创新发展路径。例如据此次新闻发布会,今年青岛还计划通过数字化突围整合资源,制作“老字号乐购地图”,将青啤博物馆、即墨老酒博物馆等工业遗址转化为文旅打卡地。

反哺与共生:“老字号+”新业态的破局之道

在消费升级与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老字号需从“被保护对象”转变为“经济新引擎”。青岛可从多维角度构建“老字号+”生态,实现保护与促消费的良性互动。

首先,以场景革命激活沉浸式消费是首要策略。目前,中山路“鲍岛老街·食里”项目已计划引入100余个餐饮类老字号及非遗美食,通过“老建筑+新体验”模式,复原劈柴院、春和楼等历史场景,同时嵌入灯光秀、非遗工坊等互动元素,打造“可逛、可吃、可玩”的立体空间。这一模式可进一步拓展为跨界融合。

夜间经济也是重要抓手,例如青岛啤酒博物馆的夜游项目,就意在通过啤酒冰淇淋品鉴、酿酒工艺剧场等,延长老字号营业时间,形成“日观历史、夜享美食”的消费闭环。

其次,以产品创新打造必购青岛礼是老字号升级的核心路径。例如春和楼所推出的“青岛十大风景菜”,以“飞阁回澜、琴屿飘灯、鱼山拥翠、东园花海”等菜色,复刻小鱼山、八大关等景观,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使传统菜肴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视觉与味觉的双重记忆点。

年轻化表达同样关键,例如即墨老酒推出联名款气泡黄酒,既契合低度酒饮趋势,也迎合年轻人的喜好;青食钙奶饼干开发迷你包装、盲盒款,切入办公室零食赛道。

以国际化视野拓展出海新赛道是青岛老字号的未来方向。例如青岛啤酒快消老字号品类,可以通过在海外设立“青岛老字号展销中心”,搭配啤酒节、鲁菜厨艺展等文化活动,实现“产品出海”向“文化出海”跃升。

老字号的守正创新,本质是一场传统商业文明与现代消费逻辑的对话。青岛的“老字号+”战略,既需敬畏历史——

通过梯次培育、非遗活化留住文化根脉,更要面向未来。

以场景、产品、渠道的全面革新,将老字号转化为城市消费升级的“新质生产力”。当春和楼的香酥鸡与VR食客相遇,当崂山可乐与电竞IP联名,青岛的老字号叙事将不止于怀旧,更在于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经典。

原标题:时评 | 青岛“老字号+”新业态:守正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