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协同育人范式 青岛市至少70%学校建立“教联体”
青岛
青岛 > 要闻 > 正文
站内

打造协同育人范式 青岛市至少70%学校建立“教联体”

3月26日,青岛市教育局在青岛金门路小学举办青岛市“教联体”建设工作研讨会暨2025年家庭教育、思政德育工作部署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市域“教联体”建设推进路径,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打造协同育人范式 青岛市至少70%学校建立“教联体”

去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为“教联体”建设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认识“教联体”?如何破解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如何推动“教联体”在协同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些问题成为了本次研讨会的焦点。

会上,来自市南区、崂山区的2位分管局长和市北区富源路小学、李沧区实验小学、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小学、青岛大学即墨实验学校的4位校长,围绕“教联体视域下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市南区创新打造“区域-学区-学校”三级“教联体”协同育人布局,打通了10个“百分百”进校园育人路径和校外“一核多馆多地”的市南本土育人行走地图;崂山区则联合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妇联等开展“校家社合育”系列活动,在五个街道成立了五个校家社实践社区。青岛富源路小学把学生放在圆心,与社区共建“幸福教育生态圈”;李沧区实验小学联合社区打造“15分钟育人圈”,共建“周末研学圈”;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小学将企业生产线转化为育人资源链,让社区空间拓展为教育场域;青岛大学即墨实验学校与一汽等知名汽车制造企业联合,构建实施了协同育人的“1+1+N”模式。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以机制创新实现了校、家、社三方在协同育人上的效能跃升,为在座的区(市)、学校带来了丰富的实践参考和理论思考。

会上,市教育局相关处室也对2025年家庭教育和思政德育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教联体”建设是今年家庭教育的重点工作。年内,青岛市各区(市)要争取全部建成“教联体”,全市至少70%的学校要因地制宜建立“教联体”。要通过制定市、区、校三级“教联体”建设的职责、任务、资源清单,实现“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与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研究、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育人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原标题:青岛市教育局:年内各区市争取建成“教联体”,全市至少70%学校建立“教联体”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