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不清,民心不安。只有理清了家底,化解了矛盾,甩掉了历史包袱,才能轻装上阵,维护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以来,平度市店子镇西羞鱼村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有序推进,着重运用法律武器,农村集体“三资”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镇村联动“清家底”
针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有多少”“在哪里”“谁在包”等问题,镇党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书记、镇长帮包重点村庄,副镇级领导联系帮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工作机制,坚持“一村一策”原则,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大起底,进行“解剖麻雀”式清查,全面摸清集体资产资源底数,核实相关数据。95个自然村全部建立了各类台账,形成了“底子明、产权清、数据准”的村庄“家底明白账”。
西羞鱼村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共排查耕地2280.18亩,建设用地132.21亩。通过采取查阅地亩册、逐地块落实、实地测量、入户走访等措施清理出侵占集体土地24宗73.79亩,全部进行了清收,收回欠缴承包费10.35万元。对排查出的闲置车库7个、设施管道2个,全部通过民主议事程序进行了公开发包租赁,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6.84万元,实现了闲置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
部门联合“清合同”
规范农村承包合同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保障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关键。在经管中心、管区、司法、国土、法庭以及社区律师等部门联合行动下,通过清查梳理、走访调查、实地查看、测量比对等方式摸清合同底数,督促到期合同按流程进行重新发包,指导口头约定落实到纸面协议,完善超期合同进行规范续签。
目前,西羞鱼村规范和完善土地承包合同62份、资产及设备租赁合同26份。同步更新合同及收入监管台账,实现了动态管理。实行专人专管,加强监管力度,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闲置和低效利用,便于协助村庄规范签订和管理合同。
多措并举“清陈欠”
为彻底解决清收债权难问题,西羞鱼村采取“四步走”工作法,第一步,制定清收计划和清缴时限,明确责任和分工、包户到人;第二步,进行全面清查核对公示,理清欠款“明白账”,建立债权动态台账;第三步分类施策,打好化解“组合拳”,对不同的拖欠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拖欠金额较少的农户,由村干部组织有威信的党员入户做思想工作,限期交纳;对于拖欠金额较大的,由管区干部、包村干部和欠款人关系比较好的亲戚一同入户做思想工作,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分期交纳;对于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由管区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成员入户,本着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民主至上、兼顾现实的原则与欠款人协商解决;第四步,对拒不缴纳欠款的,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追缴。
目前,起诉4人,已追回资金4.52万元,后续可追回资金4.32万元。同时,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目前已偿还债务21.9899万元。
建档立制“成果显”
西羞鱼村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建立“三资”“一账一图一档”档案,在化解债务的基础上,西羞鱼村以“制度管权、流程管事、数据管账”为目标,构建起“三资”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村级治理从“问题驱动”向“制度驱动”转型。通过决策留痕机制,事事审议公开,减少纠纷;通过动态监测机制,不断更新完善台账,维护村集体资产资源安全;通过双向监督机制,实行“线上+线下”三务公开,构建立体监督网。
西羞鱼村通过制度化、透明化、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清理见底、管护到位、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原标题:青岛平度:店子镇西羞鱼村的三资清理突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