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威尼斯国际青少年美术大赛中国赛区比赛中,青岛梅尔顿学校的同学们凭借出色的艺术才华和创意表现,斩获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及2个三等奖,获奖选手将前往在意大利特雷维索市特雷森托宫举办的国际展览参加国际决赛,与全球艺术新锐同台竞技。
当前艺术留学的爆发式增长,既源于人工智能、数字艺术等新职业对创意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映射出学生摆脱“内卷”、追求个性化升学的深层诉求。然而,不少国际化学校盲目跟风增设艺术课程,却因师资薄弱、资源匮乏,反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青岛梅尔顿学校以25年专业积淀给出了示范,通过多元艺术生态滋养,以及对学生特质的精准挖掘与个性化培养,实现艺术教育赛道的差异化突围。
青岛梅尔顿学校前身为青岛二中剑桥国际高中,成立于2000年,是上海学领集团旗下的国际化学校,是岛城最早从事国际教育的学校之一,首创文理学院国际学校模式,以培养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为育人目标。荣获英国剑桥CAIE、牛津AQA及EDEXCEL等多家考试局认证中心。青岛教育总评榜“国际化·创新特色名校”、“青岛教育改革创新领衔”等多个荣誉奖项。在“京领中国国际学校品牌价值百强榜”中,凭借自身品牌实力位居TOP30,更成为位列科研、领导力、英式三大“2023中国国际学校特色榜”的山东唯一学校。
把世界装进校园的“野心”
让“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节奏发光”
当“教育焦虑”成为社会显性议题,山东作为高考大省的压力尤为突出,每年近百万考生涌入传统赛道,陷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局。而青岛,这座以“开放”为基因的滨海城市,为国家“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外贸依存度超50%,涉外企业超2.5万家,这种外向型经济结构催生出对精通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刚性需求。
作为山东国际教育的拓荒者,青岛梅尔顿学校始终将分层逻辑植根于城市发展脉络。梅尔顿学校25年的办学实践,从不是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学生。通过“卓越成长计划”“世界名校直升班”“艺术设计中心”三大体系,从“筛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以差异化路径破解“独木桥困境”。
“卓越成长计划”整合25年升学经验与集团导师资源,为冲击全球TOP30名校的潜力学子量身定制“阶梯式培养方案”。从牛津大学教授指导的科研项目到国际竞赛特训,从IPQ&EPQ课题研究到校友导师“传帮带”,学校通过学术培优、背景提升、生涯规划三位一体的模式,让普娃逆袭,实现卓越。近年来,数百名学子通过这一计划成功进入G5超级精英大学、常春藤盟校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顶尖学府。
对于转轨较晚的学生,世界名校直升班架起无缝衔接世界名校的桥梁。英联邦方向与曼彻斯特大学、杜伦大学等60+所NCUK成员校独家合作,学生通过校内EAP学术英语考核即可免雅思直升,实现100%升学保障。
德国作为青岛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在青投资的德国企业累计达400多家,与青岛交流合作密切,双语复合型人才缺口持续扩大。同时英语赛道拥挤时,小语种留学显然是更高性价比的新选择。直升班的德国方向打造专属升学通道,定向对口直招和学历证书互认,“四免直通”(免国内高考成绩、免使馆APS审核,免德适考试,免经济担保),缩短留学时间,降低留学成本,联合洪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等80余所精英院校,共同研发英德双语教学模式,培养产学研用实践能力,直升世界知名大学,实现留学成功。今年,梅尔顿学校第一届德国直升班学生已经在德国开启学业之旅。这种“教育—产业—城市”的联动,让分层培养跳脱出校园范畴,成为区域国际化进程的“人才引擎”。
艺术留学赛道亦是梅尔顿的强项。作为青岛首家开设A-Level艺术设计课程的学校,梅尔顿艺术设计中心与东华大学共建创业孵化基地,集结海内外顶尖师资,设立三大工作室,涵盖平面设计、游戏开发、数字媒体等8大领域60余个细分方向。十多年来,艺术中心毕业生100%升入伦艺、罗德岛、帕森斯等顶级院校,其A-Level艺术统考达A率65%,远超全球6.3%的平均水平。2024年,毕业生100%被伦敦艺术学院录取。
构建生涯发展的“梅尔顿范式”
搭建通向世界的教育阶梯
在全球教育融合加速的背景下,国际教育热度持续攀升,但家长选择时往往面临“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境。部分家庭盲目追逐海外升学率、迷信外教背景或课程名号,却忽视了对学校核心教育逻辑的审视,这种粗放式选择易导致孩子陷入“水土不服”的窘境。
梅尔顿学校的课程设计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文化根脉与全球视野间搭建教育阶梯。G7-G8以中西融合课程筑基,在夯实本土文化身份认同的同时完成国际化学术思维的启蒙;G9-G10借力IGCSE课程框架,通过广域学科探索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跨学科整合能力;G11-G12则以A-Level深度专业精研与IFY国际预科双轨并行,既满足学术型人才的学科纵深发展需求,又为实践型人才提供升学适配路径。这种“文化扎根-思维转型-专业突围”的三阶设计,本质上是将课程多样性转化为成长可能性,既不割裂本土文化基因,又遵循国际教育规律,使每个阶段的课程选择都成为学生构建全球胜任力的关键拼图。
师资力量的全球化配置,为这座教育殿堂注入硬核支撑。学校汇聚了一支由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等顶尖学府毕业生组成的“硕博天团”,外教团队平均教龄9年以上且100%持有国际教师资格认证,形成“双语双文化”教学优势。教育温度凝练为“全程陪伴”的守护,小班化一站式精英教育,1:4的高师生比,带来的不仅是课堂互动效率的提升,更意味着每位学生的认知特点、发展节奏能被充分识别与回应。
梅尔顿的双导师制巧妙融合了中西教育智慧,教学班主任延续中国班主任制度的集体管理基因,确保学生群体在规则框架内有序成长;学业规划导师则参照牛津剑桥的 Tutorial system,负责个性化方案制定和学习进程督导,包含专业选择、兴趣培养、课外实践、升学计划等全面的路径指引。这种设计既规避了单一导师制可能存在的视角局限,又以专业化分工实现教育资源的精准配置,在规范与自由之间找到教育最优解。
国际教育赛道风云变幻,梅尔顿的生涯规划坚持“早介入、长续航、强韧性”。相较于一般国际化学校的升学指导从9年级开始,梅尔顿从7年级开始启动六年全学段生涯规划。升学指导老师与卓越项目导师、学科导师、校友导师、学生管理导师等通力合作,形成“N对1”名校量身规划模式,从学生、学业和就业三个维度同时展开,通过全方位的模拟测评考试,“一人一课表”量身打造学习和复习计划。这张课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学生成长轨迹实时校准的“成长导航”,既科学拆解目标,又为兴趣探索留出空间,避免了传统规划“刻舟求剑”的僵化风险。此外,梅尔顿还制定了多国联申升学方案,为学生制定不同国家的多条升学路径,学生既能应对政策波动,又能掌握择校主动权,在不确定中锚定升学确定性。
当兴趣链变成能力网
成就全球菁英摇篮
又是一年申请季,分析数据,不难看出,在分数拉不开档次的前提下,除了“高含金量”的竞赛能够让招生官眼前一亮之外,仅靠高标化成绩和热门活动在申请过程中已经不占绝对优势了,许多申请者因为活动缺乏个性化和深度而陷入了同质化困局。
但其实,真正的差异化从来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教育者放弃功利主义思维后,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场景中自然生长的结果。梅尔顿学校从成绩优异度、竞赛匹配度、科研有效度和活动丰富度四个维度对学生立体赋能,构建三大素质课程涵盖精英社团、世界课堂和社会实践,将素养培育从“模块拼贴”升维为“系统生长”,让每个申请者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突围之路。
六大领域、50余个学生自主运营的社团,是学生主体性的具象化表达。梅尔顿精英社团包括DB Band乐队、耀目街舞社、火星行动编程社、柯南推理社等。在导师引导下的“自主创社-自主管理-自主实施”机制中,学生通过真实项目管理,系统性锤炼学生的领导力、抗压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在兴趣深耕中形成独特的认知标签。
世界课堂的设计智慧,在于重新校准了全球视野的培育维度。区别于走马观花式的游学,梅尔顿构建的是一个“以万物为教材,以世界为课堂”的成长共同体。开展系列化、多元化的国际研学项目、交换生项目和国际赛事活动,本质上是在构建“行走的课堂”。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验证理论假设,在多元语境中重构认知框架,将跨文化体验转化为学术能力的增量,由此形成的全球胜任力兼具知识深度与思维锐度。
公益活动的深度决定了其教育价值的厚度。在梅尔顿,学生会参与到公益戏剧演出、关爱自闭症儿童、斯里兰卡义工、清迈大象保护计划、柬埔寨支教、海南支教等公益行动中,这些公益行动摒弃了功利性的“打卡式”参与,转而强调长线投入与社会价值创造,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超越情感共鸣层面,升华为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公益成果能转化为学术论文、政策建议甚至文化遗产保护方案时,申请者的形象便从“善意的参与者”蜕变为“问题的解决者”。
国际教育是让孩子走的远,而不是走的快。梅尔顿用25年的时间证明:教育终非目的地,而是点燃火种、铺就通途的旅程,其价值不只停留于跨越国界的升学履历,而是化作每个生命与世界对话的底气。而这,既是青岛作为国际化都市的雄心,亦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