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检门严阵以待,“AI监考”系统覆盖所有考场,暖心“四进一见”政策服务深入万家……6月5日,青岛市教育局召开“2025 年全市高考、中考考前准备情况”新闻发布会,亮出护航“两考”的“硬核科技+暖心服务”组合拳。
今年,青岛市将投入最严密的“六位一体”智能防护网、最周全的人性化服务,并持续深化“四进一见”政策宣传,全力护航近15万名考生平安、公平、顺利应考。
一、考试基本情况
(一)夏季高考。2025年夏季高考将于6月7日至10日举行。青岛市报考考生5万余人。青岛市设10个考区,39个考点,1700余个考场。
(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2025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笔试将于6月13日至16日进行。青岛市九年级和八年级(含莱西七年级)各有9万余人参加考试。青岛市共设11个考区,141个考点,3400余个考场。
二、考试组织准备情况
高考、中考是领导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大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选才”的重任,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今年的高考、中考组织准备工作,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宣传、网信、保密、工信、公安、生态环境、住建、城管、交通运输、卫健、青岛市场监管、通信管理、供电公司等诸多部门全力协助下,青岛市教育局坚持问题导向、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通过提升考试组织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科技赋能、综合保障、安全保密、依法治考、党建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完善《青岛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工作方案》,优化考务规范,细化流程管理。坚持问题剖析、风险排查、难点整改机制,推进考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模块化。收集丰富考试正反案例,编印案例集,从中提炼经验、剖析问题根源,努力提升考试组织管理质量水平。
六月是考试月,更是万千学子梦想绽放的起点。考试招生制度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百姓切身利益,也关系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确保今年高考、中考两项考试顺利实施,青岛市教育局认真把握全国、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提前谋划,周密组织,充分做好两项考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
青岛市成立由招考委各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青岛市教育考试领导小组,招考委主任、分管副市长任组长。高考和中考被列入青岛市政府6月份重点督察督办台账。青岛市分管领导对今年的高、中考工作进行了总动员,就考试组织、考试安全、应急处置提出明确要求。青岛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对全青岛市组考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考点学校建立了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负责的考试管理体系。青岛市招考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强化部门协调、加强考试保障。考试期间,市、区(市)两级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将进驻考务指挥中心,决策调度;各区(市)教体局一把手要靠前指挥,强化对考点学校督导检查,压实工作责任;教育、公安、网信、工信、保密、卫健、电力等考试保障部门联合集中办公,协同处置各种突发状况,全面保障考试平安顺利。
(二)强化风险管控,聚焦安全底线
1.聚焦试卷安全。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保证试卷运送车辆、保密室、考务通道、电子监控设备等方面正常运行,确保安全保密工作无死角、无盲点。严格试卷领取、运送、分发、回收等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大人防、技防工作力度,强化全程监管,坚决杜绝失密、泄密现象发生,确保试卷万无一失。
2.聚焦重点环节。成立考务、安保、宣传、后勤、联络、监控及听力保障等工作组,分层次组织开展考务和培训会议,组织所有考务工作人员按时完成教育部网上培训及考核。今年起,高考外语听力考试由以往冬季两次考试调整为6月与笔试合并举行,是今年高考工作的一项重要变化。高考前,全青岛市夏季高考考点按要求进行了多次全流程全真演练和设备测试;全链条强化设备技术保障;各考点按照实战标准做到“真演练、真测试、会处置”,重点进行偶发突发事件专题培训和考点全流程模拟演练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考试期间,除了选派市、区两级检查员驻考点实地检查外,青岛市教育局所有局级负责同志和有关处室分片包干督查各考区、考点考试组织实施情况,保障考试平安顺利。
3.聚焦综合保障。教育联合网信、工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开展“严格考试管理”“打击生产销售作弊器材”“打击考试作弊违法犯罪活动”“清理整顿助考培训机构”“净化涉考网络环境”五项专项行动,加强考试管理,净化考试环境,依法打击各类涉考违法犯罪。全市各级各部门凝聚合力,全力以赴实现教育部考试组织稳、改革落地稳、社会舆论稳;考前无失泄密、考中无大规模舞弊、考后无评卷录取失误的“三稳三无”工作目标。
4.聚焦诚信教育。加强诚信考试教育,结合全环境立德树人制定“全市诚信应考行动方案”,将诚信考试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学校思政课。连续发布考前温馨提示,引导广大考生及家长心怀敬畏,诚信考试,切勿轻信各种虚假宣传,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服从监考员管理,为考生营造阳光公正、平安和谐的考试氛围。
5.聚焦技术防范。青岛市坚持以“创新驱动、技术引领、率先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招生考试信息化建设为引领,强化技术防范,用科技之剑维护考试安全。2025年,重点巩固和实施了考点“智能安检门全覆盖”“5G屏蔽仪全覆盖”“实时智能巡查全覆盖”三个“全覆盖”,进一步织牢织密“智能安检门”全配备、无线电信号屏蔽全覆盖、手机不进考点全落实、培训考核全达标,手机信号全限控,智能巡查全覆盖的“六位一体”防护网。在全国领先实施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视频监考的全方位监管,实现了对考场以及保密室的实时智能巡检,通过对考生及监考教师的异常行为甄别,能够及时发现考生违纪作弊情况、规范监考教师的监考行为。采取了双系统双线路双设备听力考试系统全覆盖,确保听力安全;使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的保密室门禁控制系统”“保密室人脸自动捕捉的摄像系统”“烟感、震动、漏水等自动探测系统”三项技术措施,切实保障试卷保密安全。进一步优化统筹智能巡查可视化平台、智能数字屏蔽管控系统、考务指挥“智能驾驶舱”,实现了考场防作弊检查的无缝衔接、考务指令实时的上传下达、考场动态的瞬时全景呈现。
(三)强化服务效能,践行责任担当
1.考试政策宣传有尺度。规范高考、中考宣传,关注考前、考中和考后舆情动态,严防涉考谣言或重大网络舆情发生,打造良好考试生态。考前和考试期间,持续向考生推送招考资讯及考试要求、考点安排等服务类信息。继续深入开展中考政策、夏季高考志愿填报公益指导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见高校的“四进一见活动”,解决考生和家长的急难愁盼。
2.回应社会关切有温度。青岛市教育局始终秉持“以考生为中心办社会满意的教育考试”工作宗旨,及时回应考生和家长诉求:各考区考点将公布监督电话、设置举报信箱,畅通社会监督举报渠道,完善考生申诉和复核机制,及时处理群众诉求,密切关注涉考舆情,全力维护广大考生切身利益。试点引入“智能客服”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智能B答”在青岛市招考院官方网站上24小时回答考生咨询,通过“智能电话”在非工作时间,继续接听和解答考生疑问。
3.服务综合保障有力度。青岛市教育局联合环保、卫健、交通、公安等部门,继续开展“为考生送安静”“为考生送健康”“考试交通便利服务”等活动;考试期间,所有考点均配备准考证、身份证明打印设备,帮助丢失、忘带准考证、身份证的考生及时打印证件;为全青岛市残疾考生提供“一对一”考试关爱服务,全面提升考试服务质量。为解决多胞胎子女家长送考不便,在全省率先推出多胞胎子女考生中考同考点不同考场的捆绑编排模式。
三、关于考试的几点温馨提示
(一)提前规划,及时应考。今年是高考外语听力考试和笔试考试合并后的第一次考试,考生一定要注意入场时间,提前规划出行。请考生家长及时关注天气因素,充分考虑降雨可能造成道路积水、车辆拥堵和进场缓慢等因素,合理规划路线,做好出行安排,提早到达考点,避免迟到。
(二)心怀敬畏,诚信考试。考生在考前应认真阅读《考场规则》和《准考证》的要求,认真检查考试可以携带的物品、文具。要树立规则意识,遵守考场纪律,避免将违禁物品带入考场。
(三)放松心态,从容赴考。生源学校将全过程加强考生考前、考中、考后心理疏导,化解焦虑情绪;家长也要遵循学生成才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规律,准确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心理状态,通过良好的家庭沟通,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采取适当且安全的放松活动、心理疏导等方式,合理减压,端正心态。
(四)精心保障,确保安全。重要考试前,建议家长和考生提前做好用餐安排,确保用餐安全、及时、营养、适合。合理安排好考生学习、生活和睡眠等作息时间,尽量按照考试时间安排调整孩子的生物钟。要特别注意考试前和考试期间,考生最好不参加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运动量不要太大,避免受伤。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招生考试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青岛市将落实贯彻国家、省、市工作部署,凝心聚力,不遗余力以最高标准、最硬作风、最实举措,确保高考、中考安全平稳、公平公正,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