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发起的“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以互动访谈的形式,深入走进山东16市,在总结教育领域“山东经验”的同时,全面展现山东教育最先进的教改成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01

走进济宁,聚焦山东教育发展成就

作者 张慧

为更好地落实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重大部署,积极推进山东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澎聚传媒、界面新闻等共同发起的“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特别策划乘势来袭。

活动围绕全民关心的教育发展为主题,以互动访谈的形式,深入走进山东16市,在总结教育领域“山东经验”的同时,全面展现山东教育最先进的教改成果、最有启发与借鉴意义的教育实践、最具特色的校长老师们办学治校思想和教学理念。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东省作为孔孟之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氛围浓烈,名师荟萃,名校云集。

而素有“孔孟故里、运河之都”之美誉的济宁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地灵人杰,圣贤辈出,也造就了底蕴深厚的济宁文化,并在无形中滋养了“文化圣城”的教育土壤。

会上,济宁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广立首先介绍了济宁的教育发展现状和教育资源。济宁现辖11个县市区、3个开发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50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77所,在校生164.76万人,教职工12.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7所,普通高中40所,中职学校18所,普通初中276所,普通小学1054所,特殊教育学校12所,学前教育机构2267所。···【查看全文】

02

以实定“策”书写教育发展时代答卷

作者 徐佳

举步图籍中,开目古今间,京杭运河穿城而过,孔孟文化薪火相传。从人文始祖到东方圣城,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济宁,骨子里就满透着文化和儒雅。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底蕴深厚的济宁文化,也在无形之中滋养着“文化圣城”的教育土壤,其在教育领域的先进理念与丰厚实践,也吸引着全国的目光。

放眼济宁教育,以党建工作为纲,以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公平等五个方面为线,以20个重点工作项目为抓手的教育改革、转型升级全面起势,群众教育满意度逐年攀升。正如济宁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教育局局长高广立所说,“济宁的教育质量观是全面的质量关,教育质量是济宁教育的生命线,这既要求学生在‘德’上过硬,‘智’上过硬,也要求学生们在综合素质方面过硬,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以“特色”促发展,以“均衡”促公平,当下“优质”、“特色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育人初心已深深融入到济宁城市发展的“血液”之中。

重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所在。而作为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济宁尊师重教的风尚盛行至今。从学有优教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再到教育现代化,从校长职级制改革到保障办学自主权再到集团化办学,这份承载着城市未来和希望的教育事业熠熠生辉,也成为了整个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城市名片。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以及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当前济宁教育改革发展、转型升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教育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短板问题,对此高广立局长将其归纳为“四重”,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任务重、教师队伍建设任务重、学校及幼儿园建设任务重、学校安全任务重”四大方面。“但事业总是伴随着矛盾和困难而生,我们必须直面问题、克难攻坚,才能打开教育改革发展的全新局面。”高局长说。

面对难题,济宁在变革的路上也趟出了一条以党建工作为纲,以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五个方面为线,以20个重点工作项目为抓手的教育改革新路径,以党建领航教育的新思路也为济宁教育打开了教育的新局面。···【查看全文】

03

为国育才,薪尽火传以劳为基

作者 曹陆

济宁,是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神圣土地上扎根着的济宁市第一中学,历经岁月蹉跎,满载文化与智慧,结出了育人硕果,焕发着时代生机。“百年一中,为国育才,弦歌不辍,薪火相承”,始终是学校不变的底色,“勤奋、严谨、善思、求真、会学”这一有灵魂的育人目标蕴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一同走进济宁市第一中学,探寻这所历史名校满腹的传奇和故事。

济宁市第一中学诞生于清朝统治的晚期,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最早的“新学”之一。她的成立,开启了济宁教育的曙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让那些身处于蒙昧混沌中的人们看到了“教育强国”的希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运河之水漫漫,钟鼓之声悠悠。从1902年清末山东省兴办最早的“新学”之一的直隶州官立中学堂,到1914年山东省立第七中学,到1949年山东省立济宁中学,再到2000年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直到2013年济宁一中北湖校区启用,济宁一中走过了118年的光辉历程。

“百年一中,为国育才,弦歌不辍,薪火相承。”济宁一中作为一所拥有118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一直在朝向百年名校进发的道路上前行着。学校历经百年风雨,几经变迁,依然能伫立在鲁西南教育高地上,蓬勃发展,与时俱进,究其深因,在于学校始终遵循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办学原则。···【查看全文】

04

创齐鲁名校,育阳光少年

作者 骆佳琪

文峰塔侧,魁星湖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鲁西南地区,有底蕴丰厚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儒学积淀,有源于历史,诚信蒜都王杰故里的美名传颂。在山阳郡邑之间,坐落着一所1982年正式建立的名校,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

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的前身为设立于唐代的山阳书院。山阳书院历经千年沧桑,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才,仅明清两朝,就有进士44人,举人156人,在当时可谓誉满天下。1982年更名后为“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多年来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社会美誉度一直很高。

一同走进金乡县实验小学,走进这孕育着莘莘学子健康成长、圆梦腾飞的沃土。

山东省金乡县实验小学自2015年5月便成立了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现拥有7个校区、5所幼儿园,600余名教职工,近10000名在校学生。“我们既有统一要求又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于各校区的发展,金乡县实验小学校长李树新有着这样的理解。

学校致力于打造“六大主题校园”,而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教育打造的“和谐校园”,便成为学校打造的主要目标。学校围绕校训“以爱育爱,立德树人”确立了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规划。“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德是人格之魂,厚德载物,以德育才,人生方能走的长远。”校长李树新如是说道。

多年来,金乡县实验小学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有家国情怀的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查看全文】

05

建立学习共同体,让同学为“同学”

作者 王光警

他,执教23载,带领济宁市实验初中艰苦创业,从寂寂无名逐步走向家喻户晓,崛起于城市的北部;他,坚持每天早上到校园门口执勤,认真做好孩子们的保护伞,被亲切地称为“安大大”。他就是济宁市实验初中校长安波。

济宁市实验初中的建校历史不长,实力却不输很多老牌名校,这所创建于2010年的初中,从第一届学生招生到第一届学生毕业,四年的时间,一炮打响,一鸣惊人,实验初中毕业班的成绩在2014年第一届中考当中,七科有六科全市第一名,让家长对其刮目相看。后面实验初中的成绩,一届比一届强。现在家长们已经非常认可这所学校的管理和师资,一提起实验初中,他们都会不自觉的竖起大拇指。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安波校长一直奉行的一句话,“老百姓认为我们好,我们的学校才能办得好。”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可安波校长的起点似乎有点坎坷。1997年他进入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担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的他,和大多数青年学子一样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谈及这段经历时,安波校长半调侃式地对我们说,“我刚刚做老师的时候,基本上在学校‘混’了三年,错过了青年教师向合格教师升格的黄金时期。”但我想或许正是他年轻时候的性格特质,塑造了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敢闯敢拼的精神,才能够在后来担任实验初中校长后带领学校一步步走向辉煌。

任职第四年,十三中学校更换了领导,重点抓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安波也开始担任班主任,承担班级管理工作,从那时起,他对工作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用最大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来管理班级。那时的他,几乎把学生作为生活的全部,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是安波每时每刻的牵挂。也正是这种爱心与热情给了安波巨大的力量,所带班级成绩在年级中始终保持第一名,年年获得“优秀班集体”,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

后期工作中,安波成长得很迅速,先后承担了多项兼职工作,任班主任、首席通讯员、年级主任、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教学业务上先后参与了省优质课、省教学能手的评比。“虽然有时感到累,但毕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安波说道。专业上的良好发展,让他更加坚定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查看全文】

06

办一所适合师生共同成长的精品学校

作者 骆佳琪

如何做最好的校长?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教育的传播者、实践者和领导者, 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命脉”,其工作的成败往往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兴衰。

“钱校长就是一面旗帜。”对于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的校长钱广书,很多教师都这样评价他。作为一名校长,钱广书每天都在思考着学校的未来和发展。2019年4月,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成功举办了“聚焦单元学习,共享智慧阅读”活动,在全市12县市区的老师们面前展示附小素质教育的成果,一经济宁市各级媒体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如今的附小在他的带动下,已经成为一校五区的教育集团,成为全市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走进济宁学院附属小学,走进这位永远站在教育一线的校长——钱广书。

“从2009年我刚来济宁学院附小到现在已经是十一个年头了,说起学校的变化,我想先从一封信谈起。”钱广书看着窗外的操场,陷入了深深的回忆,“2009年3月,我从曲阜师范附小来到这所学校担任校长,职务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学校也不熟悉,老师也都不认识,说实话当时的我除了热情就是一片茫然。”

因为钱广书是从一线教师做起来的,他十分清楚老师是最熟悉自己学校的,于是他就找来花名册,给每一位老师写了一封信,信里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亲爱的老师,我对咱们学校不熟悉,请你帮帮钱校长,你认为我现在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这样的一封信,开启了钱广书在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当校长的新篇章。

当钱广书将老师们的回信收上来的时候,发现百分之九十的教师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压缩学校规模。···【查看全文】

07

守初心以爱育人;求卓越实践真知

作者 曹陆

老师的爱很大,在方寸教室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老师的爱很小,在三尺讲台挥洒血汗,三寸白粉笔,一颗赤子心。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教好书育好人,才能无愧于家长的期盼,无愧于国家和社会的托付。”作为一名教师,程冉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初心,兢兢业业。

走近这位培养出桃李满园,百花齐放来自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的辛勤园丁程冉老师,一起倾听她的故事。

“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生最大幸福。”程冉老师的初心,是想成为一名军医,穿上一身英姿飒爽的军装,争分夺秒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又一条宝贵的生命;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用自己的专业与学识帮助更多的人。

在命运之轮神秘莫测不断转动之下,1993年刚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济宁农业学校(现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的程冉老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人民教师,走向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那时学校还是4年制中专,作为一个初入果蔬花卉专业课程教学行业的年轻新人,她全身心地投入备课,一丝不苟认真讲课。也是从那一刻起,每一堂的讲课对于她来说都是“第一次”,因为日后每一次走上讲台都以“第一次”的心态来对待。课比天大,持之以恒,始终如一,是她追求的为师之本。···【查看全文】

08

扎根育土,振兴乡村教育的践行者

作者 申君毅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成功的教育不单单只存在一个方向而是拓展开来的方方面面。对于济宁市曲阜市吴村镇柳庄小学许刚来说,他在教育工作中,紧跟时代脚步,用心学习当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育各个层面的内容,积极探索全面有效的教学方式,完善自身的教育水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教育者的职责与使命,用坚定和恒心绘制了山村深处一幅绚丽的教育画卷。

自2004年9月走上教师岗位,一直在乡村教学一线从事小学科学和数学教学工作,今年已经是他执教的第17个年头了。许刚一直以“立德树人”的理念为根本任务,将青春和理想洒在了教育路上,德为师之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奉献。许刚一直背负着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责任,为乡村教育奉献了自己最大的价值。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许刚一直坚持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

交通不便的乡村小路、经济落后的农村环境自然比不上城市的先进与繁华,然而也正是这样自然的环境和简单的条件才使得许刚更加清醒的认识了教师这份工作所肩负的责任,决心扎根乡村教育,走一条独一无二的乡村教育成长之路。在教育路上砥砺奋进的十七年里,许刚也证明了他的乡村教育也有一番广阔天地。

“我无怨无悔。”当问起许刚是否后悔选择教育事业时,他是这样坚定的回答的。之所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许刚坦言他从小就有崇敬教师的情结,小时候老师每一次的关怀和所授的知识让许刚心生憧憬,想成为一名伟大无私的教育者,是他从未改变的初心。

作为振兴乡村教育践行者,在2012年,市教体局倡导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许刚积极投身其中,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非常认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