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发起的“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以互动访谈的形式,深入走进山东16市,在总结教育领域“山东经验”的同时,全面展现山东教育最先进的教改成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01

走进临沂,聚焦山东教育发展成就

作者 张慧

为更好地落实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重大部署,积极推进山东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澎聚传媒、界面新闻等共同发起的“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特别策划乘势来袭。

活动围绕全民关心的教育发展为主题,以互动访谈的形式,深入走进山东16市,在总结教育领域“山东经验”的同时,全面展现山东教育最先进的教改成果、最有启发与借鉴意义的教育实践、最具特色的校长老师们办学治校思想和教学理念。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东省作为孔孟之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氛围浓烈,名师荟萃,名校云集。

临沂作为“沂蒙精神”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红色文化圣地。这里地灵人杰,圣贤辈出,造就了底蕴深厚的临沂文化,也在无形中滋养了文化名城的教育土壤。

会上,临沂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海玲介绍了临沂的教育发展现状和教育资源。临沂是教育大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710处,在校学生192.4万人,教职工11.4万人。幼儿园3925所,在园幼儿58.8万人,教职工4.5万人。多年来,临沂大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查看全文】

02

以“沂蒙精神”引领教育前行

作者 于莹

临沂,因临沂河得名。在历史的长河中,临沂以“沂蒙精神”涵养城市气质,以精神文化引领教育前行。在临沂市教育局局长陈海玲看来,“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知识传授,要用精神文化培植有灵魂的教育。”

放眼临沂教育,在其精神文化的引领下,临沂将教育视作最大的民生,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并聚焦“均衡教育”,以教育扶贫为抓手,做有温度的教育。对此,陈海玲表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临沂通过实施“智志双扶”,让有温度、有力度、有态度的教育扶贫落到实处,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在陈海玲看来,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

在各项精准扶贫的措施之中,最关乎未来的是教育扶贫。在临沂费县,不论走在偏远的农村,还是繁华的城镇,目之所及,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心旷神怡的环境在学校。

受益于教育精准扶贫,在朱田镇,昔日破旧的校舍已被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取代,曾舍近求远、择校转校的农村学生,早已逐步“回流”。几年间,一所所乡村学校,新颜换旧颜;一位位青年教师,站上了乡村学校的讲台;一张张稚嫩的笑脸,绽放在校园内外。

然而,朱田镇的转变不是个例。在临沂,与“朱田镇”有着相似经历的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很多,伴随着一系列肉眼可见的变化也让生活在此的市民切身感受到,享受“家门口”优质教育的幸福感。···【查看全文】

03

让每一个人的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作者 王光警

“蒙山巍巍望昆仑,沂水滔滔思大江,”在这块文化宝地上,有一所学校悄然兴起,它始建于1903年,一百多年来,代代园丁潜心执教,莘莘学子才俊辈出,它承接着琅琊古城千年文脉,孕育桃李万千,被称为鲁南的一颗教育明珠。它就是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一直以来,临沂一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做固化培养。尤其是在新高考改革之后,面对二十种分班组合,临沂一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量身定制合适的教育方案。“不埋没人才,不埋没特长,让每一个学子的潜力得到最好的发挥,这是临沂一中的自信,也是学校整体实力的体现。”李世良校长自豪地说到。

一所百年名校——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了解这所“智圆行方,厚积薄发”的“齐鲁名校”的成长之路。

一所学校的文化,不是由几个人给它人为规定、人为加上去的,而是几代教师、学生群智群力的结果,这在临沂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临沂一中的校训“智圆行方,厚积薄发”这八个字就是在学校百年校庆的时候由几代教师、校友共同票选出来的。

2003年是临沂一中百年华诞,很多校友前来参加校庆,大家济济一堂,追忆往昔,帧帧溯源,情落笔尖:母校为他们留下了什么?临沂一中和其他学校相比有哪些特点?代表一中文化特色或者体现一中精神的关键词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校友的积极参与。

李世良校长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时前来参加校庆的最年长的一届校友已近期颐之年,其中年龄最小的八十九岁,最大的九十三岁。”在“临沂一中校训和临沂一中精神关键词”征集总结会上,校友们回想起读书时的一些记忆,一致认为“智圆行方、厚积薄发”是历代校友从这所学校获得的东西,能够代表一中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能够让一中的整个文化精神内涵得以充分体现。···【查看全文】

04

传承沂蒙精神,用爱解读教育之源

作者 申君毅

这里是古代琅琊郡、琅琊国的首府,也是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的故里,这里也曾讲述过七则著名的中华“二十四孝”故事,“二十四孝”之首的王祥“卧冰求鲤”就是其中之一,众多历史文化孕育在这座古城。光阴穿梭过历史的长河,这一方文化水土依旧迸发着勃勃生机。

时光荏苒,百年老校的历史早已融入到千年琅琊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中,化作师生成长的营养和动力,也孕育出了临沂一小现在的教育理念。成长在这片历史厚重、文化灿烂的热土之上,既是临沂一小的幸运,也给予了临沂一小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不一样的教育情怀。

走进荣获“山东省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临沂第一实验小学,一同感受这座百年名校源远流长的教育文化。

创建于1914年的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已经走过了106年的风雨历程,百年一小的历史文化早已融入到沂蒙文化中,而沂蒙文化,最厚重的是琅琊时代的“孝”文化和战火中诞生的“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

把握和践行前人立校的初心,把爱的种子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让沂蒙的文化基因一代一代更好地在临沂一小传承和发扬下去,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刘相俊校长十分坚定的说道:“临沂一小始终将‘爱’赋予在学校教育的主线上,这也是学校不断与时俱进的内核所在。”

何为“适性教育”?正如刘相俊校长所说:“如果说红色基因是让孩子们思想厚重起来,那么适性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个性飞扬起来。临沂一小所依托的‘适性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在个性发展中蓬勃生长。”···【查看全文】

05

立德树人,做学校发展的“提灯人”

作者 骆佳琪

朱熹有言:“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校长是一校之精神领袖,其言行举止常被师生引为楷模。校长的傲骨清风首先应该体现一个“真”字,按教育本原的规律办事。规律是求真的结果,价值是求善的追求,教育是求真、求善、求美的事业。

自1999年走上校长岗位,陈雪峰始终坚持“在认认真真学习上要有新进步,在堂堂正正做人上要有新境界,在踏踏实实做事上要有新成效,在清清白白为官上要有新形象”的要求来鞭策自己。随着2010年临沂朴园小学的建立,校长陈雪峰通过“精致管理的实施”与“朴雅文化的营造”为着力点,在继承中寻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将“朴文化”深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也为临沂朴园小学今后的每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灵魂、有梦想,这就是校长的责任和担当。”这是陈雪峰校长一直奉行的一句话。

“我之所以选择教育行业,和我祖父关系很大。”说起对教育的初心,陈雪峰陷入深深的回忆,“小时候不懂事,又调皮,没少挨他的批评。”

陈雪峰的祖父是个私塾先生,平时不苟言笑而且十分严肃。祖父对他非常疼爱,同时也对他极其严格,经常会因为陈雪峰做错事而用戒尺打他手心。祖父做事认真,为人宽厚,在村里很受人尊重,为此陈雪峰一直想要成为像祖父那样的人。于是在1980年高考结束后,陈雪峰就毫不犹豫地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那年的他刚满18岁。

“刚当上老师的时候,条件非常的艰苦,但我总是想着法子进行课堂教学,工作热情非常高。”陈雪峰说道。1999年从他调入临沂第二实验小学开始主持工作时,他便牢牢记住了一句话: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灵魂,有梦想,这就是校长的责任和担当。···【查看全文】

06

终身教育视野下推进学校多元化办学

作者 王光警

在临沂,有一位齐鲁名校长,他从1982年参加工作,2005年开始担任校长。30多年的职业教育生涯,使他见证了国家职业教育日趋规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山东省职教高地建设的逐步完善。他就是临沂市农业学校校长张波英。

在他的带领之下,临沂市农业学校不断改革创新,事业蒸蒸日上,先后斩获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坚持在终身教育视野下办学,与临沂大学、淄博职业学院、临沂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联合开展“3+4”“三二连读”办学,实现了中职与本科、高职院校的贯通培养。

一位有思想、有行动力的校长——张波英,发现他带领临沂市农业学校一步步成长的办学智慧。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中职校长,张波英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教育还不发达,农村孩子无缘接受优质的教育。但年轻的张波英勤奋好学,在小学、中学时期一直担任班长,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他对教育事业产生了崇拜,并在升学时坚定地选择了师范专业,他说要像自己的老师那样,教育好更多学生。

毕业后张波英进入学校工作,30多个年头,他几乎干过了学校里的所有职位,数学教师、班主任、教科主任、团委书记、教学副校长、副书记等,这些工作经历都为校长工作打下了基础。

张波英认为:“只有当过教师,才能懂教学规律;只有当过班主任,才能把握学生心理;只有当好学校中层,才能学会上传下达。这些能力,都是校长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查看全文】

07

成长在课堂,与教育一起变得更美好

作者 张煜驰

对于临沂杏园小学教师王瑞芳而言,拥有自己的课堂,并给予学生最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里获得成长,便是她选择从事教师这一事业的初心。

怀揣着这份赤子之心,王瑞芳拒绝了会计工作,转而选择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刚学备课与听课时的只知其然,到锤炼出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一蜕变的背后是她对问题的求根溯源,更是她对自身的充实与积淀。

一位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杏坛名师——王瑞芳,一起聆听她的故事。

紧张而又激动,这是王瑞芳在第一次正式上课前的复杂心情。那时的她还没有任何当班主任的经验,甚至因为轻度近视而难以看清学生的表情,不能及时组织班级纪律。因此,尽管她做足了课前准备,但还是因经验不足而使得课堂表演环节趋于混乱。

课后,看着手中被抢坏的头饰和动物尾巴,王瑞芳才意识到,“课堂不是想当然,不是我们备好教材就行,还要备好学生,了解这个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基于学生去设计我们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效。”

“教育不只是传授本领,更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真实的生命。”这是王瑞芳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对于她来说,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打造学生的身心和灵魂。···【查看全文】

08

教书育人,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 吕清

“不要再熬夜改作业或备课了,对身体真的不好。给你留了点糖,记得吃啊!”这是刚毕业的孙菡同学来办公室看牛富时留下的便条。一张便条、两三块糖、一句敬爱的牛爷爷,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却让牛富倍感温暖、幸福,切实体会到了身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自豪感。

作为一线教师,牛富没有沉湎于过往的辉煌,而是秉承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期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对教书育人始终求索的齐鲁名师——牛富。

执教27年来,牛富坚守初心,爱生如子,与学生之间秉承着“用心交心、以情换情、一视同仁、和谐相处”的相处模式。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这句名言深深地影响了少时的牛富,在他的心里埋下了做教师的种子。此外,乡村小学那简陋的教学环境、匮乏的师资力量也给尚在上小学的牛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萌生了做教师以帮助贫寒学子都有机会上学的想法。

在此后的学习经历中,牛富愈发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光荣与伟大。对于牛富而言,教师这份事业,从小处说,惠及千家万户;从大处讲,情系国家未来。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牛富不断努力,最终如愿以偿地走向了教师这一光辉职业。

在张再河校长打造的“善水文化”的引领下,用博大宽容的水一样的胸怀,真诚接纳每一位学生,平等善待每一位学生,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以一种“亦师亦友”的角色陪伴着学生;并将学校倡导的生命教育理念,践行于多维度生命大课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