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之下,山东给出坚定答案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危机四伏之下,山东给出坚定答案

关键时期,山东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

双循环格局下,山东提出坚定不移“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可谓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山东在对外开放上很可能将迎来更多大动作,通过开放(比如产业和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在日韩企业合作和跨国人才流动上),进一步倒逼山东制度层面的改革创新、营商环境的改善,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社会问题不断暴露的当下,山东针对未来发展给出了坚定答案。

本文授权转自/©青记(ID:tsingnotes)

1

虽然山东身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总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三,但山东官本位意识强、营商环境问题等长期被诟病,在粗放经济增长的年代,山东还能凭借资源优势紧跟广东和江苏,不至于被落下。

但在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山东在产业布局上的不专业、从制度层面的营商环境改变之难、对外开放格局等方面的劣势逐渐被放大,山东和广东、江苏的差距逐渐拉大,同时领先追赶者浙江的优势却在缩小。

2008年,山东与广东、江苏GDP差距分别是5860亿、50亿。

2017年,山东与广东、江苏GDP差距分别是1.72万亿、1.32万亿。

2018年,山东与广东、江苏GDP差距分别是2万多亿、1.6万多亿。(修正前)

2019年,山东与广东、江苏GDP差距分别3.6万亿和2.7万亿。

不仅如此,坐拥一亿人口的山东,似乎在人口吸引力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数据对比来看,浙江2019年增加了113万,而山东则人口净流出20万。

人口流失的现状更应该引起警醒。

因为,越来越多人用脚投票的事实也在不断提醒山东,时间不等人。

2

经济增速放缓之下,各种社会问题又被充分暴露,无论是顶替入学问题还是合村并居问题,大规模的负面声音进一步引发了外界对山东下一步发展的担忧。

山东似乎一下子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窘境。

面对危机和质疑,山东并没有退缩,而是直面问题,拿出了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6月29日晚,山东发布《关于聊城市冠县、东昌府区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调查处理及相关情况的通报》,对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调查结果进行了通报,其中涉及人员多达46人。

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连续两天发表评论《向践踏教育公平者说不》、《让违法违纪者无处藏身!》,明确表示,“真正做到彻查到底,不漏一处、不漏一人。对此类问题的依规依纪依法处理充分表明,触碰党纪国法红线,必将受到严惩;维护教育公平,正义从不会缺席。”

可以说,山东这一通报也强有力表明了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决心。

而对于备受关注的“合村并居”问题,山东更是从省委书记到代省长连续主动回应,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更加注重维护群众利益。

据6月26日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报道,近日,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干杰到潍坊青州市、临朐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实地调研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他在调研中指出: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搬不搬、建不建,群众说了算,不能强迫命令,不能增加群众负担。

6月27日上午,山东召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视频会议,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再次强调,“要更加注重顺应群众意愿。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决不能逼迫农民同意,真正把群众说了算落到实处。”

针对农民反对声音比较大的地方,刘家义更是表示,对正在实施但群众意见较大的、正在研究准备实施的、以及已经研究尚未实施的,先一律暂停,进行重新甄别。

3

说到底,社会问题终究也是经济发展问题。

如何破解当前的发展困局?山东给出的答案是坚定对外开放。

从整个山东获得的国家战略支持上合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来看, 国家对山东寄予厚望的还是在开放上,山东需要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提高开放水平,扩大高质量招商引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除了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眼下山东的对外开放又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一是疫情之下,产业和人才的转移都有了新的变化。

产业方面,全球产业链重塑,正是产业迭代升级、区域弯道超车的“窗口期”;

人才方面,随着中国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高层次人才回流占比明显提升,而疫情也加速了这一趋势,像青岛这样国际知名度甚至高过国内的城市在全国都有优势。

因此,在产业布局上,山东提出全面推行“链长制”,打造国际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基地,大力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推动新基建领域的开放合作,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培育开放型产业链。

在人才引进上,山东提出实施英才集聚计划,推广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机制,推动科技、教育、金融、生态环保等领域对外合作,提高开放创新策源能力。

应该说,这些举措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是中日韩自贸区或许有大的突破。

中日韩自贸区比较大的障碍在于三国关系的“阴晴不定”,涉及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尤其是在当下日韩关系又出现问题之时,中日韩自贸区似乎仍然面临不少障碍。

但在山东《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中单独提到,在与日韩地方合作上先行先试,实施“一国一地一策”合作行动计划,探索对外地方合作新机制。

山东这个“一国一地一策”应该是中国方面第一次提出这样的方案,这意味着山东可能成为中日、中韩单独合作的试点,尤其是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胶东五市可以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实质性突破。

2019年12月1日至8日,省委书记刘家义率山东代表团先后访问韩国、日本,8天的日韩之行,山东代表团行程高效、紧凑,既展开了实地考察,也面对面举行了合作交流会,既进行了项目推进,亦达成了新的合作。

要知道,2020年是“中日韩科技创新合作年”,三国将进一步提升创新合作水平,共同打造新增长点。《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中提出三国共同引领科技革命,推进科技创新合作。日韩都是二战后成功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转型的国家,创新发展是其成功关键之一。

山东恰恰是传统产业占比重,科技创新产业薄弱,和日韩合作有天然的互补优势。

若能在对日韩两国合作上真正有所突破,对于山东来说,无疑更利于打造新产业和新业态,推动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危机四伏之下,山东给出坚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