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是中央针对当前涉农资金多头管理、交叉重复、使用分散等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顶层设计。其根本宗旨是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强财政支农政策,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升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2020年,城阳区委、区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体布局、年度目标、总体要求,综合考虑指导性任务和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因素,城阳区编制完成了《城阳区2020年度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该方案与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紧密契合,明确设置了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及绩效目标,并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方面作了专项安排。
2020年区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33133.53万元,涉及乡村振兴项目50项,其中扶贫项目1个,投资210万元;乡村产业振兴项目7个,投资337万元;乡村人才振兴2个,投资3147万元;乡村文化振兴项目4项,投资792万元;乡村生态振兴项目34项,投资25897.53万元;组织振兴项目4个,投资2750万元。通过对上述项目的精心统筹实施,我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迈上新台阶。
创新打造智慧农业,引领产业发展新高地
与袁隆平院士团队合作“智慧农业”项目,通过积极申创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分中心,启动“中华拓荒人——十百千工程”,实现了“后土云”农业操作系统上线发布,“九天芯”智能农业芯片投入使用,大田5G技术应用被评为省5G产业试点项目。2020年完成“海水稻”盐碱地改良种植面积5000亩,在全国推广种植“海水稻”10万亩,在国内外签约多个盐碱地改良合作项目,逐步构建起了“土地改良+装备智造+创新平台+产业聚集”的智慧农业“城阳模式”。通过智能芯片、传感器、5G基站等设施的布设,打造数字化土地示范基地。瞄准国际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合组织合作国市场,加快海水稻国际产业化推广。6月5日举办的中华拓荒人海水稻插秧节,央视新闻联播和新闻30分等栏目均进行了宣传报道,聚光效应明显。
积极搭建人才集聚平台,为乡村振兴引才聚智
出台《关于促进青岛内联外通的中央活力区建设的十二条人才支持措施》等“1+4”人才新政,设立城阳区人才创新发展院,加大对人才扶持、服务、保障力度,助力乡村人才引进和回流。依托新锐青岛创新创业大赛、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招才引智云推介等活动,引进各类人才22171人。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雁归兴乡”等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办理政策性扶持创业5825人;实施千名大学生就业城阳“飞扬计划”,吸引870名大学生服务基层。建立国内首家盐碱地改造与智慧农业相结合领域的院士工作站,引进了以袁隆平、赵春江院士为核心的“盐碱地改良”研发团队;建立涉农领域专家工作站1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引进专家、博士18人。通过搭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平台,形成集聚人才的强大磁场。
着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牢牢占领乡村文化阵地
城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由省试点升为国家试点。8个街道、256个社区基本实现了文明实践阵地全挂牌全覆盖,72个条件比较成熟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了区中心、街道实践所、社区单位实践站三级组织架构和阵地建设体系。通过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和使用,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内在品质。
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塑造美丽乡村新颜值
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清洁村庄达标提升村30个;通过建立农村改厕服务站,建设厕所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实现厕所粪污处理利用的村庄48个;11710座无害化卫生改厕通过市验收,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6%,农村改厕群众满意度95%;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创建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424户,美丽庭院3907户。
全面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振兴
出台《社区党组织书记届中调整配备十步工作法》,实施社区后备干部“春苗行动”,培育后备人才684名。开展村级议事决策改革试点,出台《城阳区社区事务民主决策办法》。常态长效抓好软弱涣散社区整顿,12个软弱涣散社区全部“清零”。稳妥有序推进村改居社区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型。深化网格党建,在全区设立235个大社区党委、2221个网格党支部,选派267名党员机关干部驻社区工作,形成了“街道党工委—大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