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试飞成功,距离年内转场运行越来越近。新机场的启用,不仅将重塑青岛自身发展格局,也将推动周边地市加速融入青岛。
作为新机场启用后受益最大的地市之一,高密方面此前就曾多次表现出积极融入青岛的意愿。而在去年年底发布的潍坊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也曾提到“发挥高密临港经济区纽带功能,高标准推进青潍一体化先行区建设”。
就在新机场试飞前一日的下午,高密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关于高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其中提到,刘玉任高密市委书记。
“换帅”之后的高密,围绕着即将启用的新机场,究竟该如何发挥自身纽带功能?另一方面,站在青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密又能否扮演好“先行区”的角色?
一系列的问题,仍在等待着答案揭晓。
1
试飞成功!
青岛新机场来了
2021年1月27日,中国东方航空空客A350客机、山东航空波音737-800型客机依次降落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两架飞机的平稳落地意味着新机场的试飞任务顺利完成。
试飞任务完成后,新机场距离投入运营将更进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的2020年12月1日,胶东国际机场周边已正式实施净空保护,同时校验飞行以及试验飞行等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显然,青岛新机场的每一步动态,始终都在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 胶东国际机场是山东半岛第一座,也是目前在建的唯一一座4F级机场。
进入1月以来,胶东国际机场并非唯一一座完成试飞任务的新机场。1月22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同样也完成了试飞任务。据成都当地媒体报道,这座与青岛新机场同为4F级的机场,预计将在6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
试飞成功后,青岛距离拥有一座4F级别机场的目标将更进一步,而在新机场试飞的前一天,也有一则消息从高密传来……
2
高密换帅!
新市委书记上任
图片来源:高密融媒
2021年1月26日下午,高密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关于高密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
经省委研究决定:刘玉同志任中共高密市委书记,卞汉林同志不再担任中共高密市委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换帅”后的高密叠加上启用在即的新机场,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近在眼前”的新机场,高密并没有让机会溜走。譬如为主动借势胶东国际机场,高密在产业方向规划了36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区,设置9个专班与青岛“双向对接”、接受“叠加辐射”。
高密临港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曾提到,率先承接空港产业转移与协作,积极承接临空经济区的辐射影响,成为青岛都市圈外围的磁力点。
随着新机场投入运营的时间越来越近,再加上青岛主城区不断向外扩张,以胶州为代表的新主城片区逐渐浮出水面,高密与青岛城区的时空距离只会越来越短。
基于青岛新机场“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的定位,再结合RCEP的成功签署,将为高密导入更加优质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而这些要素正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同时,考虑到临空经济本就是一种外向型经济,发展临空产业可以让高密的优势产业与城市文化实现更广范围的辐射,进而带动高端制造业、国际贸易、物流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提升一座城市的开放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此前,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曾撰文表示,临空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作用关系:城镇化是临空产业要素集聚的空间载体,临空经济则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源泉。
显然,着力打造临港经济区的高密,正积极接受新机场所释放的产业溢出效应,引导空域资源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起到赋能城市经济发展的效果。
赋能城市发展,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经济发展和机场修建并不能单纯划等号,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一座城市的整体布局。近年来,高密也通过多种方式,向外界传递出与青岛加深合作的意图。
在青岛地铁8号线开通运营后,高密方面明确将“加快实施青岛地铁8号线西延高密”列为未来的重点工作。再往前追溯,高密还与胶州签署了《推进城市全面合作,加快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重大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互动交流。
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融入青岛的高密。
站在胶东一体化大背景下,高密又该如何承担起打造青潍一体化先行区的重任?
3
高密起航
打造 青潍一体化先行区
都市圈时代,“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是大势所趋。一边是大城市加速“跑马圈地”,一边是小城市跃跃欲试,担心错过一体化这趟发展快车。
城市间的协同发展,需要支点。同处胶东半岛的青岛和潍坊,想要实现一体化发展,必须要找到支点。
在去年年底发布的潍坊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到,要“发挥高密临港经济区、青岛保税港区诸城功能区纽带功能,高标准推进青潍一体化先行区建设”。
显然,高密正是青潍一体化其中的一个支点,而其打造先行区的关键正是胶东国际机场。
但于高密而言,要深度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打造青潍一体化的先行区,不止要借力,还要自身给力。
在1月16日举行的高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2021年的“六大重点任务”,排名第一的便是全面推进临港经济区建设。其中提到,锚定“五年全面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目标定位,健全强有力的组织推进体系,加快标志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为此,高密提出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与胶州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对接,以招商新突破赋能产业新发展。
除官方层面表态,高密也在同步推进临港经济区的项目建设,并积极完善配套政策。
在2020年底举行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北京推介大会上,就有投资60亿元的卓尔智城空港综合商务服务区项目签约。同时,2020年高密临港经济区还有投资60亿元的碳化硅等12个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正围绕着打造产业转移集聚区的目标发力。
项目落地后,更重要的是能留住项目。为此,高密方面同样也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基于打造既“亲”又“清”的营商环境、政商环境,高密与胶州间实现了两地企业登记“跨市通办”模式,打通为企业服务的“行政壁垒”。
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魄力、大意识和强手段的支撑。从航运切入,对高密而言是机遇,也是必然。
诚然,地缘优势可以让高密更好地承接胶东国际机场转场的机遇,打造青潍一体化先行区,但同样高密需要以更加创新的方式、更加踏实的政策,务实做好空港文章,才有可能找到突破口。
正如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一书中所说,“在中国改革的前十多年,任何产业基础、政策扶持、人文素养乃至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客观条件,都无法与当地的改革创新意识相匹敌。往往,一地观念的解放与否是它有没有可能发展起来的唯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