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实施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李沧区实施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25日,李沧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新闻线索对接会”,为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组合拳。

李沧区实施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透明度、增强时效性三措并举优化提升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

近年来,李沧区财政局着力于打造高效便捷、规范透明的政府采购环境,以服务对象的诉求和优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断夯实采购人主体责任,优化提升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和时效性,增强市场参与主体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贡献财政力量。

李沧区已经实现在政府采购预算、采购过程、采购结果、采购合同、资金支付等多个环节的全流程信息公开。现在,市场主体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站查询相关信息,既方便供应商的参与,也方便社会各界监督,提高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便利化水平。

为进一步减轻中标企业负担,简化工作程序,李沧区优化再造政府采购合同签订流程。一是简化审查程序。针对单位采购无论金额大小,签订合同必须进行司法审核的规定,精准定位企业需求,联合区司法局制定全区统一的合同模板。采购单位与中标企业签订30万元以下合同时可直接使用合同模板,无需再进行司法审核,“小”合同签订更加便捷了。二是合同签订再提速,《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人与中标供应商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李沧区为实现部门分散采购项目合同签订时间的再提速,建立“政府采购工作提醒函”制度。

聚焦中小企业抵押融资的痛点,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广“政府采购贷”信用融资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中标供应商凭借采购合同申请贷款。促进金融创新,依托“青岛市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线上服务平台”,为有融资需求的中标供应商牵线搭桥,提供无门槛、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的信用贷款支持,做好金融“店小二”。中标供应商通过服务平台申请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后,即可享受到信用贷款支持。

提升司法为民水平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李沧法院牢固树立“利益平衡、产权保护、合同自由”新理念,忠实履行工作职责,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全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追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建立完善涉营商环境案件快速立案通道,实行接待、立案、审批等起诉手续“一站式”服务,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涉营商环境案件优先立案、优先保全。积极发挥诉前调解的作用,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涉营商环境案件,引导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程序。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设立互联网调解室,应用语音识别、无线投屏、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配齐配强设备,为涉营商环境案件当事人提供互联网诉前调解服务。以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把涉营商环境案件速裁与诉前调解、要素审判等工作通盘考虑,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充分发挥速裁机制作用。

制定出台相关方案,为精准提供商事审判服务标点定位。抓“执转破”进程,在全市率先实现工作破题,以司法手段积极推动市场化破产重整,为全区构建产业结构“4+N”工程、实现追赶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进金融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及时向金融机构提出不良信贷风险预警,推动营造安全金融服务环境。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平等有序、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推进“诚信防火墙”建设,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倡导守信经营。

充分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上级部署,大力推进扫黑除恶,以扫黑除恶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营造扫黑除恶的浓厚社会氛围。不断收集整理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与企业进行座谈、针对企业类型开展法律讲座,送法入企,以案释法,提高企业依法经营和防范法律风险能力,持续推进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提出可行性司法建议,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

坚持工作干在日常、抓在日常,开展涉民营企业、涉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案件320余件,结案标的额6700余万元。对涉企案件特别是企业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依法依规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尽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持并逐步恢复其“造血功能”,为企业脱困赢得机会。强化执行服务窗口功能,完善信息查询平台,全面全程公开执行信息。整合优化网络查控中心功能,累计冻结资金7600余万元,查询车辆531辆、证券1.8万股、互联网理财存款31万余元。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辖区企业“获得信贷”体验感

李沧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化“政金企”合作,推行“金企互通共赢未来”系列金企对接行动。发挥多渠道融资支持作用,协调金融机构金融资源,引导辖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使资金更多的刘翔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领域和重点项目。今年1—9月李沧区银行机构新增贷款385.22亿元,其中投放李沧当地企业94.07亿元。

制定《李沧区金企对接行动落地实施方案》,联通企业与金融机构,助力辖区重点项目植根厚培。在市局配发12个金融辅导员的基础上,扩大金融辅导员队伍,做到辖区银行支行全覆盖。组织143家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金企对接活动,通过线下走访、线上沟通等方式,供需双方面对面、一对一交流,切实将优惠政策、产品服务宣传到户。

李沧区金融监管局主动联合各部门对接摸排,及时了解辖区企业和项目的金融需求,搭建融资需求信息库,并与辖区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紧密联系,调度反馈融资数据,做好收集汇总工作。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通过金企对接、金融服务进园区、圆桌交流、专场对接等形式,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创新,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通过上门拜访、邀请交流等方式不断加强与各银行互动交流,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提高银行对李沧区企业的支持力度。

聚焦“办事方便”,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李沧区税务局围绕贯彻落实中办 、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聚焦纳税人缴费人“办事方便”,坚持纳税人缴费人涉税需求导向,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务实推进办实事解难题活动,为助力区域营商环境发展贡献税收力量。

依托电子税务局“智慧云平台”,创新推出“一键呼叫”同屏式互动办税功能,为在体验区(前台)办理业务的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外接式(后台)音视频同屏辅导服务。纳税人缴费人在网上办税体验区遇到疑难问题时,通过点击电脑屏幕上方的“呼叫”按钮,便可借助耳麦与后台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音视频通话。通过同屏互动、页面共享,工作人员可以“手把手”指导纳税人缴费人处理各项业务。同时,该功能还可实现场景批量管理,税务人与咨询人间可以“一对一”“一对多”模式,更加便捷高效。

李沧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崇东表示,近年来,李沧区税务局围绕区域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主动参与、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优质、便捷、高效的税收营商环境,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为重点企业减负担、增活力。此次推出的“首席税务联络员”服务机制,是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应用到工作实际,通过精准服务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助力区域经济社发展高质量发展。

聚焦利企便民打造“有速度”“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李沧区聚焦“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用绣花功夫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进一步营造利企便民的营商环境。

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实施企业急需紧缺用工专项行动,组织“农民工大集”等招聘65场,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大讲堂”46场,新建见习基地35家,实现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25万人。强化创业全链条服务,升级李沧区就业创业服务广场,健全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制度,累计政策性扶持创业4196人。对313户劳务派遣企业和218户人力资源企业精准进行扶持政策宣传和跟进服务。实施欠薪线索集中化解攻坚行动,建立限时办结和排查回访机制,欠薪线索按期办结率100%。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开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免费专递”服务,累计帮助劳动者追偿劳动报酬2300余万元。

李沧区升级人社智能公共服务平台,跨部门集成人社、民政、税务、公安、行政审批5个部门4318万条数据,涵盖192项人社政策,为用户自动匹配政策、岗位和培训等信息294.3万余次,各类纾困惠企政策第一时间滴灌到市场主体。117名人社专员常态化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宣传推介政策,摸清群众急难愁盼,为规上企业和吸纳10人以上企业提供全天候服务,跟进帮助解决企业经营场所、子女落户、外籍人才社保等困难360余个。线下线上无缝衔接,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闭环服务体系。

李沧区依托人社智能平台大数据智慧分析,为辖区企业贴上46项个性化标签,为人才赋予105项特定化标识,构建智能立体感知体系。政策主动送达惠及全区人才和企业,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来青留青。平台全程记录人才发展全周期节点变化,为个人成长绘制“成长树”,提前推送“晋升政策”“技能培训”等礼包,引导人才递进式成长。

生活在李沧,文化味儿十足

李沧区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助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打造让广大居民“宜业宜居”的良好文化环境。

李沧区文旅局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组织全区各街道社区、各文艺团队开展上百场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2021年以来,在全区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次,新增图书1万册。区文化馆新创吕剧小戏《卖房》入选2021年青岛市文艺精品舞台艺术类扶持项目,并参加了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优秀新创文艺作品汇演,在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中荣获银奖。

在社区文化中心开展了“公益文化培训课”活动1600余课次。同时,积极推出各类线上活动,已利用“家在李沧”电视平台推出了线上文旅宣传平台,目前已上线插花、茶艺、古筝培训课等信息,市民点播超过1500人次。连续4年开展“优秀儿童剧”,每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优秀儿童话剧到全区部分基层演出点进行免费巡演,今年已开展10场。

加强对基层文化的经费保障力度,2021年以来拨付文化活动经费100余万元,为社区文化中心免费开放和群众文化队伍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结合“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发现的问题,对基础条件薄弱、需重点扶持的基层文化设施给予专项支持,确保能为居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务。

获得电力“三省”“三零”

2021年以来,李沧供电中心投资204.68万元,将外线延伸投资至客户红线(电能表)附近;投资299.00万元为高压客户免费配备柱上开关和高压互感器。全区的10千伏企业客户,电网企业投资界面延伸至规划红线,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采取低压接入电网,并由供电企业投资至电能表。

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共享资源。一是实施信息融通“零证办”。依托电子证照互信共享,实现居民“刷脸可办”、政企用户“一证办电”;并实现“房产+用电”联合过户,居民在不动产交易中心完成过户后,信息自动推送到供电公司系统,实现联合过户。二是大力压减办电环节,对业扩报装业务进行流程优化,压减高、低压报装环节,缩短高、低压业扩电网环节办理时限。10千伏用户、低压用户电力接入,电网环节分别为3个和2个环节。三是电力大数据延伸服务。联合政府部门,推出“转供电费码”,今年以来已经完成245户转供电费码推广使用工作。 促使政策红利兑现至终端中小微企业,助力复工复产。

推出营销移动作业应用,基于可视化地图,展示业扩项目周边电源点、可接入容量、电力廊道等信息,自动生成供电方案实现方案答复。客户通过网上国网app办电e助手实现无接触式办电,申请、答复、合同、竣工报验流程均在网上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客户往返办电的问题,真正实现简单业务“一次都不跑”,复杂业务“最多跑一次”。

服务为民宜业宜居 荒山华变海绵公园

近年,市民对老虎山综合整治的呼声越来越高,不仅成为每年居民反映问题的焦点,也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大网络媒体、电台反映的热点。对此,李沧区积极回应市民期待,认真落实省市区政务服务重点任务,按照“强基础、补短板、上水平”的工作思路,持续提升我区生态环保指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生态。

老虎山土地为社区集体山林地,李沧区坚持在保留原有土地权属不变、保护山林地土地性质不变得基础上,由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方出资建设山头公园,建成后土地产权仍归社区所有,并免费对外开放,给社区居民吃下了“定心丸”。公园共修建登山园路约10公里、健身活动广场18处、配套停车场7个、配套公共卫生间6座、休憩廊架7个、休憩景观亭5座,有效满足了居民登山需求。公园建成后,政府委托专业运维养护公司进行管护,并让社区护林员积极参与到后期日常养护管理中,进而达到政府有效监管、企业高标准运作、社区“自家山、自家管”的高效管理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提升和企业绿色发展,推动市场和政府更好的结合。

老虎山山体区域原有废品收购站、老旧厂房、养殖场等大量非住宅房屋建筑及历史遗留的多处采石坑,山体遭到严重破坏,山林面貌破败不堪,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风险。整治前期,对非住宅房屋进行拆除,包含东大村社区、上王埠社区等7个社区共计91户,建筑面积53495平方米,清除周边菜地恢复绿化约21000平方米。结合山体采石坑修复,建设了地下式公园配套管理房,作为山林防火、植被养护等公园管理功能使用。老虎山按照“平坟头、改卧碑、园林化”的工作总要求,全力推进“平坟改卧碑”的坟墓整治工作,平坟头1800余座,极大的消除了山林防火隐患,实现山体绿化的长治久安。修建老虎山消防通道10条、共计约7千余米,实现了整个山体防火通道闭环和山体林区全区域辐射;新建山体公园安防监控13处、森林防火报警监控6处,有效消除了山林防火隐患;新建改建水库塘坝3处,累计库容30万立方米,设计下沉绿地、雨水花园70余处,起到了良好的蓄水、滞水的作用,既有效地涵养了山体水源、迟滞了暴雨洪峰,又为山林防火提供充足水源。根据地形地势,并结合建筑、景观设施,设置海绵设施有植草沟2300米、雨水花园和渗透塘共计约1.4万平方米、透水铺装3000平方米、蓄水模块4座,有效提升了山体自身保水及渗透功能,促进区域内各项生态环保指标持续改善,提升了居民游园的舒适度和观赏性。同时解决了周边多个小区多年的客水入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