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告点题,这是新五年的“青岛答案”!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党代会报告点题,这是新五年的“青岛答案”!

4月8日,青岛正式进入“党代会时间”。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代表中共青岛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

报告在回顾青岛过去五年“成绩单”同时,明确了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愿景以及“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的目标,并将重点工作依次展开。

当前,青岛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用党代会报告的阐述来讲,就是“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的确,面对不进则退的城市竞争压力,唯有激发内、外双重动力与潜力,方能达成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要做好一个字——实。

图片来源:青岛市电视台

图片来源:青岛市电视台

不出所料,前瞻内容(猜您想看:青岛市党代会时间敲定:城市五年,怎么变?)中提到的实体经济、海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报告中均作了不同的表述。

同时,报告也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青岛发展的总目标,进行了更加具象的描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拥有雄厚实力、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展现国家形象的高能级城市。”

围绕这一目标衍生出的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四个发展导向,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六个城市”以及十个方面的工作,都可以视作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语境下的施力点。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各类官方文件中对于国家中心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大目标”的侧重,在本次报告中却鲜有提及。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直面紧迫感与危机感的青岛,将自身发展的坐标系主动上升到了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层面,并更加注重“怎么干”。

直白讲,青岛将更加注重“脱虚向实”,城市发展深度挂钩有效需求。

先看实体经济,毋庸置疑,将在青岛接下来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从其在四个发展导向、六个城市以及十个方面的工作上,均排名首位,便可见一斑。

2021年,青岛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时隔15年首次上升,作为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张王牌,面对自身长板逐渐变为短板,青岛正着力扭转这一颓势。

没有一流产业,青岛成不了一流城市。于青岛而言,实体经济不仅关乎城市发展质量的高低,也与在全国进位争先的目标紧密相连。

报告中毫不避讳地指出了青岛的短板: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新培育新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偏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新兴产业引领作用偏弱……

针对这些短板,报告一一给出了回应。

尤其是定调制造业优先发展的推动层级,明确了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为七大优势产业,力争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做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十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五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超前布局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

毕竟青岛与宁波、无锡同为制造业大市,相互间竞争最直接、最能拉开差距的赛道,就是工业、制造业。随着青岛更加明确实体经济在城市中的优先级,意味着青岛“重返”制造业,实现进位争先,并非空话。

而在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企业与项目最能带来切实可见的效果,报告中也出现了“企业是主体、项目是关键、园区是载体、政策是保障”的说法。

在企业方面,青岛更加注重对于本土企业的培育,将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中小企业育苗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培育一大批优秀中小企业。

而在项目方面,更注重外部招引,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引进一批头部企业、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高成长企业项目,推动各区(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当然,仅有招引这一步还不够,要让项目切实落地,看到声响,才算是对城市发展的真正利好。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

4月6日,青岛市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青岛开发区高端光电产业基地开工活动在西海岸新区举行,17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而今年全市共谋划357个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31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90亿元。

城市竞争形势风云莫测,往往一个大项目的落地,就有可能改变位次。在项目逐渐来到“C位”后,青岛提振实体经济的决心,已溢于言表。

如果说实体经济是青岛自身能级跃迁必须要走好的一步,那么海洋则称得上是青岛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提升影响力,必须要彰显的一大特色。

尤其是从山东省层面上看,青岛依然存在龙头作用、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的问题。

报告中提到,要始终把海洋作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更大力度统筹陆海联动发展,健全完善海洋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当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排头兵。

原文中的“始终”二字引人注目,因为这代表了青岛坚定不移的态度,也释放出了青岛下一步将继续以海洋突破口,当好全省发展龙头的信号。

打铁还需自身硬。龙头作用、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亦指向了自身的硬实力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而对于青岛来说,提升自身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报告中指出,要全力创建海洋国家实验室,做强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平台,推进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

这意味着,青岛将更加注重海洋创新领域策源地的作用,从源头提升创新水平,且接下来青岛向海洋发力,将不仅仅依靠自身,更多要与国家和省,形成联动。

此外,青岛还将开展海洋产业聚才行动,完善“高校院所+企业”深度对接机制,促进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确实,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等海洋领域一流院所,不缺优质的创新要素,而如果能抓好高校院所与企业的衔接,显然有助于更多的科技成果在青岛就地转化。

有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必然让与其相辅相成的青岛城市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党代会报告点题,这是新五年的“青岛答案”!

另外,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领域,已经成为青岛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高频词。

“城市空间布局有待优化拓展,功能品质还需进一步提升,老城区改造仍有不少欠账”。亟待跃级的青岛,需要啃下来这块“硬骨头”。

如果说实体经济以及海洋更多偏向于城市发展的宏观层面,那么通过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则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千万人口,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一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也与报告中提到的“努力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共同富裕成果”形成呼应。

而具体做法上,报告提到:

高品质开发张村河两岸、楼山区域、北客站及周边等重点片区。

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老旧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小街小巷、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加强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让市民生活更舒心。

统筹推进地铁、快速路、主干道、未贯通道路等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市政道路建设“15515+N”工程,让市民出行更通畅。

推进公园城市规划建设,高标准建成一批城市公园、山头公园和口袋公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升级城市云脑,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展现整洁有序、安全智慧的城市管理新形象。

上述内容若能一一兑现,不难想象青岛在城市建设层面,就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主战场、主阵地的主城区,也将肩负重任。

纵观青岛新五年发展,万变不离其宗,还是那句话:聚焦有效需求,以实干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