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动新旧动能转换 青岛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引动新旧动能转换 青岛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

一座城市新经济新业态市场主体的加速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十年来,青岛坚持突破发展“四新”经济,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目前,全市人工智能企业已从2019年的100多家增长到超过500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青岛的虚拟现实产业亦发展迅猛,已聚集歌尔、小鸟看看、金东数创等企业110余家,虚拟现实产业规模超过50亿元,成为北方虚拟现实产业重镇。

引动新旧动能转换 青岛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

不止如此,青岛还抢抓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进的窗口期,以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截至今年3月,全市重点行业累计建成智能工厂52家、数字化车间146间、自动化生产线350条;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7.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7.2%。在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评选中,青岛有3家入选。

青岛在“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交上的漂亮答卷,充分发挥了其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主引擎作用。

2018年2月,当新旧动能转换的号角在齐鲁大地吹响,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引领”的重要一极,青岛开启了一场突围与蜕变。

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青岛发力工业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富士康高端封测、惠科半导体、创新奇智、极视角、以萨技术、一汽-大众、北京汽车制造厂、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吉利卫星互联网、山东能源研究院、中国钢研青岛研究院……一批引领型大项目和应用型创新平台正在形成青岛的新动能。2021年,青岛市27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31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0.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2.2%,“四新”经济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50.4%。

眼下,青岛正加速实体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聚焦智能家电等7个优势产业链、集成电路等10个新兴产业链、现代金融等7个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全力实施建群强链、招大引强、育苗倍增、创新赋能、要素保障五大行动。

随着不断优化旧动能、培育新动能,青岛的经济底盘越来越厚、韧性越来越强、增速越来越快,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主战场转出“芯”时代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集中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数字动能,成为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窍门”。对于青岛这座老工业城市来说,打通数字化转型的“卡点”无疑是攻坚战的关键。

青岛抢抓窗口机遇期,持续深耕布局,相继出台《青岛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和《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坚定实施“工赋青岛”行动,着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由“试验场”步入“深水区”。

青岛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已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而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起步相对较晚,亟待迎头赶上。为此,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进行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累计培育了包括院士团队项目在内的百余家领域内企业。作为工研院培育的初创企业,道莅致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该公司主打的新型智能多工业协议通讯芯片设计及封装,具有国产实时数据库开发能力;其PLC IDE编译器、PLC内核等已有成熟产品,实时操作系统基于国产翼辉OS,是国内首家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产品,其主板PCB、硬件设计可适配国产X86和国产ARM,打破了欧美长期“卡脖子”现状,生产的智能PLC产品更符合未来数字化工业发展趋势。

在青岛,“工赋”模式逐步成为撬动传统产业升级、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业等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原生产业乘势崛起。

截至目前,青岛累计发布“工业赋能”和“未来城市”场景3050个,卡奥斯平台链接企业88万家;青岛市5G网络已实现主城区全面覆盖、区市城区连续覆盖,累计开通5G基站2万余个,数量居全省首位;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获批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市重点行业累计建成智能工厂52家、数字化车间146间、自动化生产线350个;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7.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7.2%。

突围突破突进

纵深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青岛市为产业链式发展和升级打开了新通道、新空间,激发集群倍增效应,取得了除旧布新的全方位突破,一个城市正焕发“新”机。

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两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22年上半年,青岛市新增4个“雁阵形”集群和6家集群领军企业,总数分别达18个、25家,新增数量和总数均居全省首位。2022年以来,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个、行业领军企业及产业链引擎项目5个,累计推出净地14.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84.8亿元,园区建设水平居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前列。

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500家,97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3家;“一事全办”事项拓展至211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2.4%以上,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位列第11位,青岛城市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作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青岛创新供给持续丰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高速列车创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拥有6家国家工程实验室、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6所大学、21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海尔集团、青岛高新区、莱西市和青岛蓝谷高新区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青岛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连续获国务院激励表扬。

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青岛市以全面开放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的模式逐渐形成:上合示范区拓动能转换新格局,2022年上半年引进培育上合跨境贸易服务中心等10个贸易平台、传化(上合)合贸通等4个跨境电商平台,完成全省首单跨境易货贸易通关测试;青岛自贸片区拓动能转换新机制,全国首个数字仓库落地自贸片区,2022年前5月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9个、中国500强项目5个;胶东一体化拓动能转换新空间,建立轨道交通、大数据等胶东经济圈13个产业联盟,启动建设总投资1997亿元的10大交通一体化工程,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塑强优势向新出发

经济底盘越来越厚、韧性越来越强、增速越来越快,是山东和青岛不断优化旧动能、培育新动能的成果。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牵引下,2018年以来,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三个万亿大台阶,2021年达到8.3万亿元,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第三大经济省份的地位愈发牢固。

青岛的成绩更加亮眼:2018年以来,青岛经济增速连续跑赢全省、全国,经济总量在全省、全国的占比持续提高。2021年,青岛市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从2017年的16.1%上升至17%,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行百里者半九十,以恒变筑就恒新。

2022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青岛市在工业互联网“四新领航能级跃升”三年行动计划引领下,持续巩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和领先优势,以工业互联网发展带动数字经济全面跃升,借助“四新领航”,将有逾10万家企业“链上”工业互联网。青岛市出台实施新经济新锐企业奖励实施细则,支持新经济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锚定《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致力于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5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8%左右,培育3-5个规模超千亿的特色产业集群等战略目标。

战鼓催征,沙场点兵。未来,青岛市将在当好新经济增长极征程中续写“转型升级”华章,探索城市进一步跃迁突围路径,积蓄“十年塑成优势”的强劲势能,为山东乃至中国不断贡献蜕“旧”焕“新”的高质量发展经验。

原标题:非凡十年丨新旧动能转换,青岛的突围与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