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党员分类管理,市北区有了新路径!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探索党员分类管理,市北区有了新路径!

基层党建工作之基,在于党员作用发挥;党员作用发挥之要,在于党员教育管理。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长久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各地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为增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国上下均在积极探索党员管理有效做法。其中,做好党员分类管理,对破解党员日常管理难、作用发挥难、考核评价难问题,具有显著成效,更能有效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市北区坚持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头戏,正不断深化全区党员分类管理。通过创新分类、精准管理,市北区将辖下党员分为机关党员、两新党员、流动党员、“银龄”党员、困弱党员和特殊群体党员6个类别,以创新举措赋能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全区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正努力为全市党员分类管理积蓄亮点、积累经验,趟出一条党员分类管理的新路径。

城市心观察第970期

趟路径,做好试点区市先行先试

当前,做好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开展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夯实党内主题教育组织基础,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因此,做好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探索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真正发挥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市北区深谙此理,在前期做好全区党员干部摸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结合全区实际,针对全区8.4万名党员,迅速形成自身的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的有效做法,力争为全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趟路子、出经验、创亮点。

以优化管理、提高质量、发挥作用为目标,市北区将各领域党员分为机关党员、两新党员、流动党员、“银龄”党员、困弱党员及特殊群体党员六大人员类别,最大限度满足各类党员个性化需求,推动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的党员管理新格局。

其中,机关党员、两新党员和流动党员主要依据其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地进行划分,“银龄”党员和困弱党员根据党员自身状态加以分类;而特殊群体党员,则主要涵盖青创党员和公益岗位党员两类,前者面向大学应届毕业生创业人员及35岁以下的青年创业人员群体,后者则是面向公益性岗位的就业人员。

据了解,市北区党员分类管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党员分类,切实加强辖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创新搭建党员分类管理的制度机制和载体平台,着眼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夯实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基础。

在此过程中,市北区将党员分类管理与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进行有效衔接,把抓好党员分类管理与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能力、推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紧密结合,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党组织实际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截至目前,市北区各级党组织已纷纷将党员分类管理融入日常工作,正持续推动以分促统、以统强管、以管见效,不断提高党员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力争取得明显成效并不断优化提升、长期长效坚持,为建设好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构成党组织的细胞,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一名优秀的先锋党员,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在推动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

在市北区布局党员分类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先锋党员的培养同样尤为看重。通过全区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先锋岗、党员先锋队的持续推进,青岛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市北区“十佳”网格党支部书记、“最美”网格党员志愿者等一批批优秀的党员先锋代表正不断涌现;湖岛街道湖岛社区第三网格党支部书记刘方树的事迹,经由区委宣传部拍摄专题片进行了宣传。

其中,机关党员作为全区担当作为的“主力军”,被赋予了更多期待。为此,市北区聚焦“当先锋、作表率”,不断加强机关党员管理,通过每年开展机关党员先锋岗创建,组织党员在产业招引、项目建设、城市更新等工作一线亮承诺、亮实绩,营造“事事争优、人人争先”真抓实干、勇争一流的奋进氛围,并不断深化“一线工作组”“双报到”“四进网格”等制度,积极发动机关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每年定期组织机关党员认领社区群众“微心愿”,常态化开展便民代办、排忧解困等服务。

与此同时,市北区不断深化对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作的两新党员的管理力度。通过持续推进建组织扩覆盖,对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及时成立党组织;对不符合条件的,由街道在社区设立“新锋支部”,对组织关系在社区的两新党员进行兜底教育管理。

期间,市北区结合人才培养、业务锻炼等搭建“车间课堂”“项目课堂”等载体,把党员攻坚小组设在生产一线、关键岗位,引导两新党员在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并深化区域联建共建,以共建网格党支部、创造共建品牌、组织公益讲座等形式积极搭建两新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平台,建强社区两新党员后备人才队伍,引导两新党员在专业领域发挥作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除在职党员干部外,老党员同样是党和政府的宝贵财富。为此,市北区也积极发挥老党员群众基础牢固、人生阅历丰富、工作经验充足的优势,鼓励“银龄”党员积极承担建言献策、调解邻里、民主监督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引导其参与网格“微党课”“微议事”“微服务”,让“银龄”党员“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

同时在全区组织“银龄”党员开展“讲故事、诵经典、感党恩”“牢记使命亮身份”“党员政治生日”等活动,发挥好“银龄”党员联系群众广、号召力强、威信高等优势,营造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例如,延安路街道整合街道、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委、老干部协会有特长的“银龄”党员志愿者力量,在街道和各社区成立“不老松”志愿服务队,激励离退休党员“离岗也有为”。

归类于特殊群体党员中的公益岗位党员,同样也是推动市北区党建引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市北区约有8000名公益岗人员,其中200余名公益岗党员,相较以往,现今公益岗人员更偏年轻化(45周岁以下),如何管好公益岗人员,是市北区做好城市、社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市北区探索成立公益岗党支部,对公益岗位人员推行“定岗网格”制度,加强和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并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对本领过硬、敢于担当、群众满意的党员纳入网格党支部书记、社区“两委”成员后备人才库跟踪培养,致力于将公益性岗位人员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群众有需求,组织有回应,党员有行动。正是因为一批批党员先锋不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才释放出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团结带领群众攻坚克难,推动市北区各级党组织战斗力不断提升。

优服务,深化城区与党员“双向服务”

服务群众是党员的职责,为党员提供服务则是城市做好党员管理的重要举措。

因而,在全区各类党员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同时,市北区也通过针对流动党员“优服务、促融入”,面向困弱党员“重关怀、送温暖”,为特殊群体党员搭建平台等方式,反向为党员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支持,最大限度满足各类党员个性化需求。

面对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点——流动党员,市北区通过前期的“线上+线下”双摸排,已建立起全区流动党员的信息台账,正按照先覆盖、再融入、再服务、再凝聚、再引领的顺序,做好流动党员的分类管理,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期间,市北区依托社区网格党群服务阵地设立“新锋驿站”服务点,组织流入党员、社区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和党群活动,为他们提供教育、医疗、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并在全区设立461个实体化网格党群服务站,提供供暖、乘凉、饮水、吃饭、充电等休息场所,以此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再引领其参加组织生活;在此基础上,市北区还不断畅通流动党员参与基层治理渠道,鼓励引导流动党员积极为家乡引项目、送技术、提建议,吸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为兼职网格员,实现基层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双向服务”。例如,辽源路街道坚持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探索实施流动党员“流出必报批、流入必报到、日常必报告、返回必报备”的“四必”工作法,强化了对流动党员的日常联络管理。

而面向困弱党员,市北区展开了“一户一档”的精细化管理,采取“家家到、户户访”的方式及时了解党员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行动不便的困弱党员,变“党员上门”为“进党员门”,定期开展送学上门服务,经常进行走访慰问,为党员过“政治生日”,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并整合政府、社会救助资源和力量,为困弱党员提供健康查体、就医转诊、生活照料、就业培训等服务。

继续在各岗位发挥余热的“银龄”党员,同样是被关怀的重点对象。为做好“银龄”党员的服务供给,市北区在各街道社区成立“银龄”党小组,组内配备年轻力量做好关爱服务,与“新锋支部”所属党小组开展“新老”结对共建,完善一对一结对服务“银龄”党员机制。

面向“银龄”党员的关爱服务,也已在市北区各街道社区铺展开来。洛阳路街道商丘路社区党委组织网格党员志愿者,开展了“送书到家,送学上门”活动,保障每一位老党员的政治学习“不缺课”,确保老党员理论知识学习“不漏学”“不掉队”;合肥路街道同德路社区则结合六一儿童节为“银龄”党员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活动,邀请他们佩戴红领巾、唱红歌,共庆节日,让这些退休党员更好地融入社区文化生活……

若说老党员是时代的见证者、是伟大事业的参与者,那么青年党员则是未来的开拓者、是党组织发展的希望所在。其中,青创党员作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同样被市北区纳入了特殊群体党员。

面向青创党员,市北区正通过“搭平台、强赋能”的方式强化党员管理,在做好引才育才、创新创业工作的同时,为其集政策、汇资源、优环境,赋能青年创业发展。

与此同时,市北区也依托产业园区等青创党员较为集中的区域,探索试点组建青创党组织,围绕商圈党建、楼宇党建、红色物业等方面,整合职能部门政策引导和孵化基地资源导入功能,为青创党员提供政策宣讲、创业培训、学研转换等专业服务。

通过党员分类管理,市北区让机关党员“责”,让两新党员有“管”,让流动党员有“家”,让“银龄”党员有“为”,让困弱党员有“助”,让特殊群体党员有“平台”,全区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明显增强。

面向未来,市北区将持续推动党员分类管理做深做实,尽早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全区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的党员管理新格局,为青岛市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探索出一条协同规范、特色鲜明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