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未来和未来的人才,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
根据《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显示,在中国人才吸引力100强城市榜单中,青岛的人才吸引力排在全国第11位,超过长沙、厦门、天津、合肥、西安等城市,在山东省内排名保持首位。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71万人。
10月19日,2023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三届“蓝洽会”启幕。期间,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玉向人才发出“邀请函”。
求贤若渴的青岛,再一次向全球精英发出了盛情邀请。
才聚海岱,凤鸣高岗。天下英才,无不择良木而栖。
2022年,青岛实现GDP1.49万亿元,常住人口1034万,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71万人,数据见证青岛是海内外英才栖枝筑巢的向往之地;“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等“标签”是城市吸引力的生动注脚。
除了极具吸引力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最佳引才”的背后,是青岛不断优化的创新创业政策和人才发展生态。对青岛来讲,现在对人才的渴望、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聚焦有效需求,10月19日,2023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三届“蓝洽会”期间,青岛给出了留在青岛、“投奔”青岛的理由。
围绕人才的支持力度,青岛的目标是让人才名利双收。面对这场抢人大战,“真金白银”的补贴可谓是强心剂。
对新引进、新培养的顶尖人才,给予500万元人才补助;
对国家级人才,国家、省和市的三级叠加补助最高可达1000万元;
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和成长性、稀缺性特点的人才项目,可以紧贴需求,“量身定制”人才政策;
对来青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连续3年享受每月最高1500元住房补贴;首次在青岛购房的博士、硕士,可享受一次性15万元、10万元安家费;出站后留青就业的博士后可享受最高40万元聚青资助。
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并不仅仅在于人才补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打造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和城市发展态势。
当下,人才对于一座城市的选择,不再仅仅看重户籍、薪酬等传统标准,而是更多考虑在这座城市有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和“成长空间”。
在这道“双向选择题”中,青岛的思路也在向“供需对路”转变,在人才成就上,更注重让人才成长发展。
搭建人才金融平台,聚焦初创期、种子期项目设立1亿元“人才金”,以股权投资方式助力200多个人才项目发展;
聚焦成长期项目提供“人才贷”,以信用担保方式提供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
聚焦成熟期项目打造“人才板”,强化人才项目资本市场支持;
搭建资源配置平台,上线“揭榜挂帅”技术对接平台,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技术成果加速转化。
在当前激烈的引才竞争中,优惠政策已经成为各城市聚才的基本面。
但政策优惠也只是一时之举,只有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才是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长久之计。毕竟,靠政策更靠服务,比真金更比真心。
为此,青岛力求让人才干事无忧。
搭建服务赋能平台,创建“人才赋能中心”,搭建综合服务、项目路演、风投创投、高端猎聘、数字服务、教育培训6大场景;
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制度,设置服务专窗,配备服务专员,实现人才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37项服务“一站办理”。
可以看出,青岛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归属感、发展机遇、薪资待遇、社会福利保障、生活便捷程度……涵盖生活的各个细节,都是人才引进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青岛做得比以往更加用心用力。
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271万人,连续3年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11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
今天的青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支持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成就人才、服务人才。
以城聚才,以才兴城。青岛正不断释放诚意满格的信号,吸引更多人才在这里就业创业,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