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老城区转型,这份区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市北信心”!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直面老城区转型,这份区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市北信心”!

放眼漫长浩荡的城市发展史,“转型”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永恒课题。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陆续步入了由增量发展到存量更新的转型期,作为特大城市青岛的主城区,市北区同样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1月6日,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到市北区调研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时强调,要聚焦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增强老城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1月9日,市北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所作的市北区政府工作报告 在总结2023年成绩同时,亦给出了转型发展的解题思路:将产业提质摆到“C位”,并依托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当然,城市越是迈向更高能级,就越要将落脚点放在人本关怀细微处。基于此,市北区也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主城,并将2024年标定为“社会治理提升年”,谋求为全区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既为市北“大家”而打拼,更为千万“小家”而努力。对于市北区这样一个人口聚集度高的主城区,转型不仅是打造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一道“必答题”,更是一项需要生活在此的人们共同参与的“全民事业”。

直面老城区转型,这份区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市北信心”!

科技创新引领

产业提质居“C位”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密集召开的各级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均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首要工作任务。由此,不难看到科技创新之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

早在去年年底,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到,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重点产业升级,加强优质项目招引,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作为青岛城市发展的历史原点,市北区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良好,在吸引新兴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人才进驻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正如曾赞荣在市北区调研时所言,要积极探索老城区转型发展新路子,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直面老城区转型,这份区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市北信心”!

在青岛市级层面对市北区提出更高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市北区也立足自身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202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打好产业提质‘组合拳’,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明确为今年五项重点工作之首,以一个方向明确、路径明晰、特色明显的姿态,为自身发展开辟新空间。

在市北区打出的这套“组合拳”中,包含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三条链,这三条链彼此间也有缜密的逻辑关联。

创新链是产业链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的基础。产业链则是创新链落地生根的载体,通过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链升级,并催生出新的创新链。

而不论是产业链还是创新链,链上都包含诸多环节,即便同一环节,其中又有身处不同发展阶段的市场主体与创新主体,存在大量个性化需求,很难以“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一套标准流程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用更高水平的服务链来为产业链和创新链赋能。

如此,市北区提出坚持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齐抓”,做强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的用意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聚焦这三条链的各自分工则能发现,围绕老城区转型发展,市北区早已找准“赛道”、抓住“赛点”。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围绕壮大产业链实力,市北区将强化链主企业引领、夯实重点项目支撑、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深入推进经略海洋并全面加强财源建设,前三者可以形成一个从项目招引到落地再到建设的相对完整的体系。

首先,依托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市北区可以加大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力度,实现相关产业链的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对此,市北区也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支持链主企业及产业链发展,争取全年引进培育总部类企业5家以上、引进金融企业机构30家以上。

其次,项目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决定产业链能否最终成型的关键所在。报告中,针对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市北区提出要“高起点谋划设计,全要素保障落地”,一方面可以确保落地的项目能够精准契合市北区“2+6”特色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成项目落地并发挥应有效能。

当然,在各地重注招商引资的背景下,想要让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掷地有声的效果,需要提前谋划。为此,市北区提出要以“2+6”特色产业为核心开展精准招商,加快储备一批示范引领、强强联合、补链配套的产业大项目。

围绕增强创新链活力,市北区将坚定打好开放牌、全面激发科创力、构建引才强磁场,并多元发力扩内需。这其中,科创与引才密切相关,开放与扩内需也有一定关系。而透过这四方面的行动路径,则能看到市北区务实求“新”的一面。

围绕全面激发科创力,市北区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科创平台的加持。2023年,市北区努力叫响科创市北品牌,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瞪羚”企业4家、市级创新平台20个,同时柠檬豆也获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此,市北区在2024年将加快落地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基地,并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

人才的招引、培育也与创新密切相关。以最大诚意礼遇人才的市北区,在2023年成功举办“北爱人才日”暨人才服务月活动。在此基础上,市北区今年将坚持以“北尚英才”为统领的人才政策体系,探索构建“一节、一赛、一会、一园”人才创新创业格局,并纵深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青年人才首选城区建设,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而作为青岛工商业的发祥地,市北区发展内外贸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激活内需方面,市北区将通过布局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消费新赛道,打造消费新场景。在促进外贸方面,基于RCEP、“三区互融”等国家和省级战略的叠加优势,市北区提出要打造黄河流域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这恰可以与市北区瞄准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新赛道形成呼应。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针对提升服务链水平,市北区明确将通过突出政策赋能、升级政务服务、做强楼宇经济,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特别要提到楼宇经济,身为中心城区的市北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具有发展新经济的良好基础条件,而作为正在崛起的“空中聚宝盆”,商务楼宇集约化的发展特点也有助于培育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等“四新”经济形态。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事实上,楼宇经济也是市北区近年来一直在重点发力的一个领域,且市北区也拥有青岛中央商务区这样一个重要的抓手。去年,青岛中央商务区就曾入选“2023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商务区”。

面向2024,市北区也提出要坚持特色化发展楼宇经济,并通过支持存量楼宇改善提质,做优CBD、新都心等楼宇经济生态圈,推动亿元楼宇达到24座,打造更多“空中聚宝盆”。

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在高楼林立和街巷逼仄间,市北区正通过下好产业提质这步“先手棋”,为其转型发展带来更多确定性。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主城

在城市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城市与产业同步升级、城市发展与人的需求同频共振,已成为关乎城市未来的时代命题。

面对老城区转型过程中对于城区品质的更高要求,市北区今年将聚焦城市更新“三大场景”,加快推动城市功能、低效用地、历史城区实现质的提升。

围绕城区品质升级,报告中先后使用“促进”“提速”“加快”等词汇。显然,市北区优化城区品质的迫切感已扑面而来。

要知道,眼下的市北区,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提质升级同时,城区建设用地也进入了存量更新阶段,用地成本不断攀升,产业体量与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

基于这一现状,市北区也有针对性地选择在城市功能、低效用地和历史城区这三个方面进行攻坚。

之所以是这三者,一方面是因为在过去一年来,市北区围绕“两带三区”发展布局,统筹推进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城区品质焕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这一点,在报告中也用“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给出了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这三者也直接关联到市北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高品质主城目标。

如宜居体现的就是城市功能的完善,一个地方基础设施配套越完备,对人口吸引力也就越强;韧性在一定程度上则是城市活力的体现,对于市北区这样的主城区来说,在城市开发相对成熟的背景下,低效用地意味着新的动力源;而智慧则要建立在宜居和韧性的基础上,一座高品质的城市,应该为居民生活创造更多便利,这就离不开智能化手段的加持。

先来看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提升,本质来讲就是为了加速产城融合的步伐。通过提升城市功能,有助于引入和培育有较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并通过产业升级吸引人才聚集,带动消费升级,提升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生活品质,这对城市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而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市北区此番也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城市功能提质的首要任务,并重点提到要全力保障双山隧道、长沙路拓宽打通等市级重点工程,建成镜湖路等9条道路,腾空地铁5号线镇平路站用地,完成已规划地铁工程征收任务。

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匹配的,是市北区对停车资源供给的持续加大。为此,市北区也将其量化为一系列直观的数据:新建开平路等11处停车场,竣工启用瑞岛路等23处停车场,新增泊位6000个以上。

而围绕居住环境改善,市北区在去年高效完成河西、盐滩2200余户搬迁,实现城中村历史性清零的成绩之上,今年提出将高标准建设郑州路片区、盐滩、河西、河崖、大水清沟村等安置房,做好城中村清零“后半篇文章”。

此外,将“实施804栋、4.5万户老旧街区改造,完成节能保暖改造200万平方米、加装电梯120部以上”写入报告之中,亦能看到市北区以城市功能提升带动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的愿景。

再来看对低效用地的盘活利用。报告中明确,原老企业搬迁区域既是今年市北区城市更新的主攻点,更是未来产业腾飞的新高地。为此,市北区将以产城融合理念加强规划统筹,做优城市设计,推进配套先行。

以报告中提到的青岛滨海国际中心项目为例,其致力于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地,在推进高水平建设同时,做好配套设施建设,不仅将实现对于低效用地的盘活,带动后海发展起势,更有助于提升市北区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最后来看对历史城区的整体焕新。经过前些年的持续攻坚,历史城区已经实现华丽蜕变,在去年省旅发大会上广受好评的大鲍岛街区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市北区也提出将持续优化大鲍岛街区业态布局,推出5家精品民宿,落位一批品牌主力店,街区整体开业率达到80%以上。同时,针对去年全年客流量超1亿人次,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的台东步行街,今年市北区也将进一步提升其环境水平,从而进一步塑造其消费引力、商业活力、空间魅力、运营能力。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岛城市民关注的萝卜·元宵·糖球会今年将重新恢复举办,所在的海云庵片区今年也将完成改造升级,打造“工业+民俗”文商旅融合新地标。

不论是城市功能的完善,还是低效用地的盘活,抑或是历史城区的焕新,在提升城区综合承载力同时,将让市北区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而随着城市格局打开,市北区的发展空间也将更加明晰。

而站在更高层面看,市北区对于城市品质的全盘谋划,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推动自身转型发展,这也更加契合“为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的内涵。

部署“社会治理提升年”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如此描述理想城市:城市和人之间有着非凡的默契,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开拓,既深耕现实,又拥抱未来。

如果说市北区高楼大厦里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那寻常巷陌间则收藏着市井烟火的人情味。

报告中,市北区针对自身发展存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等短板 , 也做出了明确表态: 持续用心用力推动解决 。

而大力开展“社会治理提升年”,奋力推动美丽幸福市北建设取得新突破,所凝结的正是这一百万人口大区既为市北“大家”而打拼,更为千万“小家”而努力的承诺。

直面老城区转型,这份区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市北信心”!

今年是市北区标定的“社会治理提升年”,此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市北区第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市北区委书记高健也曾明确表态,区委将今年确定为“社会治理提升年”,就是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靶向治理关键问题,更好聚焦群众、服务群众、赢得群众。

现代治理核心要义在于多元参与、平行互动,这就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引导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成为权责的综合体,推动人与城市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一方面,市北区将打响城市管理“提升战”并兜好服务民生“一张网”,以更加务实的行动回应百姓关切;另一方面,市北区也对领导干部提出更高要求,通过练就干事担当“铁肩膀”,锻造高效履职的过硬能力。

在城市管理方面,市北区将重点围绕管理见长效、洁净提标准、秩序严规范、形象大改观“四个目标”,创新机制打法,重拳清脏治乱,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

老旧小区管理薄弱是居民的心病。为让民生幸福在全域开花,市北区将加快“大物管”模式实践推广,力争覆盖全区80%以上开放式老旧小区,让老小区从“没人管、管不住”到“有人管、管得好”。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市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而为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北区也将持续推进公园城区建设,新建劲松三路等4条城市林荫路、蚌埠路等10处立体绿化、大港三路等10处口袋公园,完成城市微更新项目50个以上,让居民亲近自然、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越来越多。

在服务民生方面,市北区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需求出发, 用心用情办好8件34项民生实事

在市北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做好养老工作既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也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此,市北区提出将升级36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扩大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查体不少于10万人。

让老有所依,也要让幼有所学。为提升儿童友好城区建设成效,市北区今年将打造70处社区儿童服务阵地,每千人拥有托位数达4个以上。

而与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同步推进的,则是市北区全面建设教育强区迈出坚定步伐。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市北区今年将开办万科未来城学校及幼儿园、人民路295号小学,增加公办学位3200余个,新建续建6所学校、7所幼儿园,开展集团化办学标准提升行动,带动全域初中强校提质、新校特色发展。

直面老城区转型,这份区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市北信心”!

此外,对于与养老、教育等同为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重点领域的卫生、文化等工作,市北区也在报告中有了清晰地部署:加快健康市北建设,建设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启动唐河路文体中心等2处区域性文体中心建设,建成启用弘诚体育场、滨海活力运动中心,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场所及步道30处以上;开展“乐享市北艺起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城市烟火气更旺更浓……

一系列施策背后,体现的正是市北区“为千万‘小家’而努力”的初心与担当。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桥头堡”、“主心骨”。为持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市北区将深入实施“一体两翼三联动”工程,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网格体系标准化水平,发挥社区、农工商公司等基层党组织重要作用,整合“红色合伙人”、网格员、公益岗、志愿者等共治力量,打造“北尚善治”治理样板。

当然,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也离不开“关键少数”干事担当。对此,市北区要求全区领导干部始终勤勉力行尚实干,并明确提出“加快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提升政府运行和服务效能”的要求,这既凸显了市民的主体地位,更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

从科技创新、产业提质到城市品质、社会治理,奋力开创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新局面的市北区,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更加务实的行动,奋力答好老城区转型发展之问,进而为青岛市“打头阵、当先锋”带来更多积极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