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大代表耿以响:深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青岛市人大代表耿以响:深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奋楫者,立潮头。1月27日,青岛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凤凰网青岛与您一同聆听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梳理过去一年发展成果的同时,共同开启2024年的美好新未来。

青岛市人大代表耿以响:深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两会现场,青岛市人大代表,山东黄金矿业(莱西)有限公司安全员耿以响就关于深化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壮大青岛市产业工人队伍给出他的建议。

201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青岛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为进一步深化产改,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走深走实,建议通过科学立法、加强顶层设计等工作,团结动员产业工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但目前青岛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统筹推进改革有待进一步提高。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各区市和企业实际,学习借鉴其他地市和企业产改先进典型经验,全面深化推进产改的自主性、创造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市产改联席会议以及各区市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和参与单位对改革的系统性、全局性、协同性认识有待提升,改革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的格局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健全,技能人才队伍和工匠人才培养与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还有差距。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和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覆盖不够广泛,高等院校、技术学校、骨干企业的联合培育模式还需加强,工匠学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人才工作室等培训平台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

三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企业对产改工作认识站位不高,内生动力不足,适合企业实际、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不多,在产改典型经验的学习、总结、推广上力度不够。有的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和权益维护的主动作为意识不强,培养、考核、使用、激励相统一的工作机制不健全,技能人才福利待遇与实际贡献率还不相称。在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上投入不足,无法完全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学习提升需求。

对此,提出一下意见建议:

(一)科学立法促进改革。目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法》列入“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由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和全国总工会牵头起草。江苏省宿迁市已经出台《宿迁市产业工人服务条例》,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建议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总工会工作部署,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青岛实际,推动制定《青岛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条例》,全面总结青岛市产改的实践经验,通过立法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

(二)凝聚全市改革合力。建议将产改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及各区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列入市直有关单位年度工作要点,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督查、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各区市产改联席会议应开展非公企业产改工作目标评价。

(三)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议将产改工作纳入国有企业年度工作考核评价的重点内容、列为制度性安排。对产改工作开展好的企业,在市级及以上五一劳动奖等表彰奖励时适当予以倾斜。构建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督促企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全力推进企业自主评价,加大对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鼓励企业将评价结果与人才使用、待遇挂钩。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开发新兴职业(工种)技能等级标准和评价规范。督导企业建立以技能、实绩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和岗位津贴制度。

(四)健全工匠礼遇措施。建议参考四川省政府办公厅《礼遇“四川工匠”若干政策措施》,在奖励优待、薪酬待遇、岗位评价、平台支持、创新激励、住房保障、培训休假和评先选优等方面,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青岛工匠”礼遇措施。

(五)加强工匠学院建设。建议引导和支持企业与职校共建工匠学院,支持劳模和工匠人才兼职教学,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发挥好青岛工匠学院联盟和青岛产改研究院的作用。鼓励各级各有关单位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工匠学院发展。

(六)营造社会浓厚氛围。建议及时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全市产改工作先进经验。依托“青岛工匠日”,在市级、区市、市直大企业等层面,分别开展“工匠日”系列活动,组织各级工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推动工匠精神融入公民意识教育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