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站“C位”!崂山区聚力“提质争先”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创新站“C位”!崂山区聚力“提质争先”

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崂山区的使命并不寻常。

今年年初,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到崂山区调研时强调,崂山区是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紧接着,在青岛“两会”期间,曾赞荣参加崂山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在已有基础上持续厚植发展优势,乘势而上推动崂山各项工作强特色、创一流。

青岛书记“把脉”,问到了崂山区的发展关键。

2月5日,崂山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区政府区长杨克敏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一句掷地有声的“突出抓创新、强实体、促升级,聚力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提质争先”,给出了答案。

当然,不论是既有成绩背后的跋涉,还是面向新一年的思索,2024年崂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创新的进一步聚焦,都将成为引领崂山区通往未来的一次重要起航。

凰探第1239期

7%增速背后的“崂山成色”

刚刚过去的2023年,作为“优等生”的崂山区交出了一张优异的“成绩单”:生产总值完成1150.89亿元,增速达到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0.38亿元,增长8.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崂山区过去一年的成绩也得到了青岛市级层面的认可,官方报道中用到的表述是“给予充分肯定”。基于此,崂山区也被赋予了“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更高定位。

既然是“重要增长极”,崂山区势必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透过曾赞荣在崂山区的首次调研以及青岛“两会”期间参加崂山代表团审议时提到的内容,崂山区的比较优势已然浮出水面——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力创新,崂山区良好数据不断涌现。

在科技创新层面,崂山区去年实现一系列突破:全区创新平台数量超过400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32%、全市最高;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40件、居全省首位;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元;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瞪羚企业25家、高成长性海洋企业5家,均为全市第一;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5%,全市最高。

创新驱动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不论是对自身既有成绩的超越,还是“首位”“最高”“第一”等具有引领性成绩的取得,都能看到崂山区的优质创新要素正不断富集。

而当科技创新氛围愈发浓厚,也势必会带动产业发展攀高向新。这一点,在崂山区持续布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截至2023年底,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已达到180亿元,增速达到50%,而在高增速背后,是一个个优质的创新载体、平台和项目,搭起了崂山发展虚拟现实产业的“四梁八柱”。

载体方面,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正式投入运营,终端技术、图形运算2个实验室建成启用,通过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崂山区发展虚拟现实产业注入了新动力。

平台方面,在一年一度的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崂山区签约落户了大朋VR、云天畅想等31个项目。

特别要提一下大朋VR,这是国内PCVR终端领域头部企业乐相科技的旗下产品。去年7月20日,虚拟现实领域头部企业乐相科技正式将总部落户到了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并明确接下来将以崂山区为主阵地,加快PC-VR终端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在今年年初进行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大朋VR也携带新技术、新产品亮相,为青岛虚拟现实产业提升了不少存在感。

而在项目方面,总投资100亿元的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已交付投产,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主体封顶,虚拟现实智造工场等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竞争力。 对崂山区而言,在生产制造端提升创新含量,体现的既是崂山区奋力追逐核心技术的担当作为,更是进一步提升自身在产业链上话语权的深谋远虑。

而当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在向创新发力,彼此之间互动耦合所形成的良好化学反应,正折射出崂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当然,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求解创新,崂山不仅在寻找答案,也是在寻找一个通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新的动力源。

创新站“C位”

万丈高楼起于垒土。

对崂山区而言,想要当好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阵地,源于一分一秒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

在2024年崂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实现全年目标,提出重点要聚力做到“七个提质争先”。其中,“突出抓创新、强实体、促升级,聚力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提质争先”排在首位,体现出了崂山区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不移。

至于如何实现“提质争先”的目标,崂山区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和7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而将这一解题思路拆解来看,则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高端、创新、集群、产业

整体来看,产业是崂山区实现提质增效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高端、创新和集群这三个动作的核心作用对象,也就是说产业起到的是串联全局的作用。

而在此前提下所衍生的高端、创新和集群,彼此之间也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

首先,创新带来的是产业能级的提升,而产业升级必然会伴随着产业和产品的高端化发展;其次,创新要素不断富集,会对项目形成吸引力,促成项目落地,进而带动形成产业集群;此外,产业发展形成的集群效应以及产业持续向高端化发展的需求,又将倒逼创新能级提升,释放区域发展创新潜能。如此循环往复,一个良性的发展闭环就此形成。

为此,崂山区也在主动放大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报告中提到:

支持行业龙头、领军企业设立高水平研发平台,加快汉缆超高压电缆综合实验室建设,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以上,争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

加大创新型企业引育力度,新培育独角兽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瞪羚企业6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保持全市领先。

一方面,对头部企业进一步放大其资源优势,鼓励其牵头对创新进行攻关;另一方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创新型企业,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引育结合的方式,夯实创新的底层建筑。

崂山区的用意也不难理解。只有当各类市场主体都在创新,一个地方的创新氛围才能形成,如此方能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而在企业之外,项目、园区、人才同样也是崂山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抓手”。

在项目方面,崂山区将其紧扣于全区主导产业。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人工智能创制中心、智慧谷、恒瑞医药、华芢生物一期等一批在报告中被“点名”的项目,既能看到崂山区在加快塑成产业科技创新新优势,也能看到崂山区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快打造未来产业新集群,并推动优势产业新跃升。

以华芢生物为例,其所涉及的医药健康产业便是崂山区正在重点发展的一个产业,而作为崂山区招商引资项目的代表,这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落地,不仅为崂山区带来了总部数量“+1”,更能助力崂山区持续壮大产业集群。

而透过华芢生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身份,也可以看到崂山区在招引项目时,并非仅仅追求数量,而是更关注企业的创新属性,也就是强调企业与崂山发展的匹配度。

透过这一个小的侧面,也能看到崂山区已然将对于创新的关注和重视,融入发展全局的各项工作之中。

当然,想要让项目纷至沓来,离不开园区的集聚效应。

为此,崂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点名”园区,明确提出要把打造专业园区作为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壮大实体经济的关键一招,力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产业总规模突破千亿元,撬动未来产业拔节起势。

而随着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多个园区转入挂牌运营的新阶段,今年崂山区围绕产业园区的重心,也已转移至后续运营层面,并通过打造高能级的创新平台载体,不断提升园区的资源聚合能力。

最后,还想再说说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为进一步激活人才之于创新工作全局的发展效能,报告中也明确提到要建成10个“汇智崂山·人才家园”,新引进院士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以上,打造全省首个海洋人才创新园。

其中既有人才引进方面的量化指标,也是关于人才服务的量化指标。简而言之,既有引得进人才,也要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得好。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新征程上,面对“努力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的新期许,崂山区也将继续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写就一张高质量的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