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岛街道举办在职党员报到仪式暨“红锋汇”计划发布活动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湖岛街道举办在职党员报到仪式暨“红锋汇”计划发布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党员队伍体系化建设,常态化抓实在职党员回居住地报到工作,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5月19日上午,湖岛街道举办在职党员报到仪式暨“红锋汇”计划发布活动,市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霍介青、湖岛街道党工委书记徐霄鹏、党工委副书记臧琪出席活动,湖岛街道在职党员先锋队队长、红色合伙人代表及各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参加。

湖岛街道举办在职党员报到仪式暨“红锋汇”计划发布活动

活动伊始,各社区在职党员先锋队队长依次在签到区签名报到,拉开了在职党员集中报到仪式的序幕。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霍介青为在职党员先锋队授旗,嘱托各先锋队队长们能够勇当“排头兵”,主动亮身份、做表率、践承诺,带领队员们争做政策方针的“宣传员”、管理服务的“实干家”、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攻坚克难的“尖刀利刃”,在“8小时之外”同样乐于燃烧激情、积极奉献,瞄准“急难愁盼”敢于冲锋在前,为街道、社区发展和群众美好幸福生活凝聚先锋力量。随后,湖岛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臧琪现场发布湖岛街道“红锋汇”系列党建计划,邀请在职党员从中认岗定责,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湖岛街道举办在职党员报到仪式暨“红锋汇”计划发布活动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组织坚强有力,离不开党员队伍,同时也需要凝聚多元力量形成合力。近年来,湖岛街道各社区与辖区“红色合伙人”单位紧密合作,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服务项目,有效延长了为民服务半径,提升了为民服务质效。在街道“最美红色合伙人”表彰环节,各社区党委书记为红色合伙人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感谢他们一直以来为街道发展、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作出的突出贡献。在职党员代表与红色合伙人代表也纷纷表示责任在肩,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共绘社区发展“同心圆”。

湖岛街道举办在职党员报到仪式暨“红锋汇”计划发布活动

湖岛街道举办在职党员报到仪式暨“红锋汇”计划发布活动

湖岛街道举办在职党员报到仪式暨“红锋汇”计划发布活动

最后,湖岛街道党工委书记徐霄鹏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此次活动吹响了在职党员的“集结号”,明确了系统施治的“任务令”,是新形势下,街道在深化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一次碰撞、结合和融通,更是责任与情怀的诠释、坚守和彰显。

他强调,要升维“拼抢意识”,把转型跨越的“新机遇”场景牢牢抓住。立足历史方位和当下坐标,湖岛要“快”字当头,把握好眼下时机和窗口期,劲扬区位优势,坚持高点定位,站在打造城区新封面的高度,一方面聚产业、引项目,注入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抓细环境秩序治理,逐步补齐新建小区及周边区域设施配套和治理缺位短板,全力破解老旧小区治理机能不健全、不顺畅等问题,以高水平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惠泽高水平治理,真正掌握用好治理和发展的辩证法。

要做实“长期主义”,让近悦远来的“新活力”风景比比皆是。要盘活优化小区目前在职党员的存量,吸纳团结更多能人志士向小区党组织靠拢,为他们提供才能展示的平台和氛围,涵养家国情怀,有效供给情绪价值。要通过高效的服务和机制,全覆盖构建对企服务网络,不断壮大湖岛“朋友圈”,全力以赴保障合作伙伴们放心干事、放手创业、放量发展,形成同频共振、勠力同心的“强磁场”。

要打磨“精品工程”,将多元共融的“新善治”图景徐徐展开。着力建强组织体系。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坚持试点先行,创新“一领四联五融心”参与式小区治理模式,探索以党建为核、组织为基、机制为要、文化为引、服务为本、参与为路的小区治理新格局。着力打造品质小区。瞄准物业管理、业委会选举等重点难点领域,推行“一线办公”,“建管并举”推动街区改造和微更新,高水平打造环境优美、秩序规范、风尚文明、治理有序的“幸福家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聚焦“一老一小”精准发力,匠心创建“共享驿家”滨海社区嵌入式服务和社会治理综合体,让小区在职党员和红色合伙人作用发挥更有依托,更加出彩,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今年以来,围绕“社会治理提升年”主题,湖岛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动重心下移,把小区党建试点工作作为纵深推进基层治理的主引擎、强动力,精心设计优化小区治理内核机制,驰而不息打造党建联盟共同体,内外联动,远近衔接,不断深化在职党员回居住地报到,推动作用发挥常态长效,挖掘、配置、调度资源力量向小区倾斜汇聚,持续释放协同合力,着力让居住地社区(小区)成为在职党员干部有作为、居民群众得实惠的主战场,打造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服务圈”,构建共同参与、共同关心、共同建设的开放式区域化党建格局,让居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底色更亮,居住小区“幸福宜居”的成色更足。

一是念好“选”字诀,配强先锋队伍。组织各社区党委及小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线上线下登记报到情况,组建社区在职党员先锋队和小区在职党员先锋小组,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方式,从热爱社区(小区)工作、责任心强的在职党员中,选配先锋队队长、副队长及先锋组组长、副组长,由队长(组长)牵头推动拉群进组,将在职党员“集结在家门口”。根据在职党员分布情况,采取就近、自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将在职党员纳入小区党组织,从中选设党员中心户,充分利用好“八小时外”碎片化时间,推动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到楼栋治事会、小区恳谈会等公共事务决策中,大大提高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夯实基层治理的“底盘”。

二是念好“用”字诀,搭实多元平台。发布街道“红锋汇”系列党建计划,为在职党员提供多样化平台,供其结合自身单位职能和个人特长定岗认责。用好“红锋汇•邻聚力”熟邻计划:由社区、小区党组织牵头,开展邻里空间营造、易物公益市集、睦邻文化等活动,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发挥个人专长,以居民爱好为切入点,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睦邻文化为活动内核,开展“悦读者”亲子阅读、“校社协同 ‘邻’聚计划”公益捐书易物集等活动,丰富社区、小区邻里场景,推动邻里“心连心”。用好“红锋汇•幸福家”善治计划:针对居民、物业、业委会等主体间的矛盾纠纷,引导在职党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普法解困、协调资源,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小区)。注重民意收集,积极主动帮助群众反映问题,协助健全社区、小区议事协商机制,参与公共事务决策,对业委会日常履职、公共经费使用、需公示公开的重大事项以及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评议。用好“红锋汇•先锋行”服务计划:聚焦“一老一小”开展志愿服务,结合“暖夕阳•守护爱”“长者生日会”老年人关爱服务项目,在职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解决居民“家门口”难题。用好“红锋汇•融合力”聚能计划:充分挖掘、凝聚“红色合伙人”,促进平急转换、高效协同,通过阵地联用、制度联建、议题联商、资源联动、活动联办、难题联解,推动各领域各单位资源整体联动、上下贯通,深度参与街区治理。用好“红锋汇•实践营”赋能计划:在职党员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结合“榜样微课堂”“琢璞微学堂”“初心微讲堂”,为街道社区提供课堂教学,开展专业知识类、技能类培训和实践场景培训,打造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实战培训体系。

三是念好“管”字诀,筑牢长效机制。明确和规范在职党员报到工作制度、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制度等,建立在职党员报到信息台账,详细记录在职党员所在单位、联系方式、专业特长、可提供的志愿服务、已完成的志愿服务项目及志愿服务时长等,便于街道、社区对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情况进行掌握。建立约束监督机制,邀请社区、小区里责任心强、威望高、党性觉悟高的离退休老党员、居民代表等组成监督员队伍,监督在职党员回居住地报到后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八小时外”作用的情况。建立考评反馈机制,社区、小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居民和监督员队伍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在职党员表现情况进行考评,对于出现带头不遵守社区小区规章制度、不配合党组织开展活动甚至从中捣乱抵制等情况的在职党员,党组织会将其纳入在职党员报到负面清单,反馈给区委组织部、党员所在单位及党员本人,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对于表现优异的党员,社区(小区)党组织将积极向区委组织部推荐,并结合在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选树表彰“最美先锋”等,加大对在职党员的正向激励,引导其在居住地积极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