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在国内率先完成超大城市实景三维时序化更新建设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青岛在国内率先完成超大城市实景三维时序化更新建设

2022年3月“实景三维青岛”建成,构建了全市唯一、权威的数字空间底座,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提供了“青岛示范”,贡献了“青岛经验”。截至目前已向全市40多个领域共享,为国土空间规划、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城市更新等80多项重点工作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同时,基于时空大数据平台,为全市70余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提供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年访问量达1亿次以上。作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实景三维赋能青岛“数字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为确保实景三维数据的时效性,持续赋能城市发展,青岛市启动了实景三维时序化建设工作,在国内率先完成了超大城市实景三维的全面更新,探索了更新机制和新技术,为实景三维中国时序化建设提供了“青岛模式”。

“全面”与“定点”结合,探索时序化更新策略

项目克服空域申请难、适宜航飞天时少、无实景三维更新经验可借鉴等困难,历时一年完成了全市地形级实景三维、重点区域城市级实景三维、全市二维多风格电子地图的更新和时空大数据平台运维工作。

结合对应用需求的收集和评估,在更新策略上,对全市除集中连片农业空间之外,开展了 0.15米地形级倾斜三维模型全面采集生产,形成全域时序化数据;通过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范围、遥感影像变化图斑等信息,明确了变化区域更新原则,开展了0.03米城市级三维模型的定点采集更新,形成重点变化区域的时序化实景三维数据。依托本次更新工作,探索建立了基于不同级别、不同尺度进行实景三维全面更新与定点更新相结合的更新策略和机制,确保了效率与成本的平衡。

“创新”与“突破”结合,构建时序化更新技术

坚持“数据为王、应用为本、创新为要”,积极探索实景三维数据时序化建设新技术、新方法,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作为该项目承担单位,联合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行业公司等,聚焦实景三维更新生产中的各类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了广域像控网、瓦片融合重构、三维模型精度自动检测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像控点测量利旧难且工作量大、更新前后模型结构不一致或色彩不统一、模型精度自动检测等问题,提高了实景三维模型的更新效率和效果。

“地形级实景三维和城市级实景三维的尺度不同,在数据更新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表示,“城市级实景三维聚焦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对哪些区域更新、更新前后如何无缝衔接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地形级实景三维面向城市宏观管理的需求,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本底数据的利用问题和两版数据的一致性问题。比如我们研究的广域像控网技术,就是充分利用本底数据,提取其中的海量影像特征信息,形成广域控制网,节省了大量外业像控采集、精度检核等工作,同时还保证了更新数据的精度。”

该项目研究取得了精度检测、注记融合显示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完成了1项实景三维赋能规划设计方案论证的团标编制,完善了1项实景三维数据更新地方标准。

“更新”与“应用”结合,拓展时序化应用场景

实景三维更新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项目建设期间,已在“三区三线”管控、城市更新建设成效评估、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监测、私搭乱建问题整治等工作上进行了应用。本次更新基于2021年与2023年两期时序化三维数据,深入发现、分析各类管理要素变化情况,为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管理等工作提供客观、精准的空间分析支撑。如2021年至2023年青岛市开展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基于两期实景三维数据,精准、客观地反映了数百个项目的更新建设前后变化情况,为审计、财政等部门开展工程审计与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全市历史遗留矿山监管工作中,基于两期三维模型的对比,不用跑现场进矿山,管理人员就能快速发现盗采乱堆问题区域,量测变化范围、体积,对生态修复工程成效进行分析评估,极大提升工作科学性。

“实景三维可以全方位、客观的反映城乡自然和社会现状,而时序化的数据成果则可以让我们精准、直观地发现它的变化,并形成精准的分析数据,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这是二维影像所做不到的。同时实景三维的时序化建设会以数字空间方式客观地记录我们城市每个角落的发展变迁,具有很高的研究利用价值。”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管领导薛洪利副局长表示。

本轮实景三维时序化更新建设工作为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现势性强的数据底座,后续,在众源更新采集方式及效率、实时(准实时)动态更新、时序化数据管理与展示应用等方面还将进一步探索提升。同时,青岛市正在开展基于商用密码的实景三维政务外网安全发布及访问技术研究,随着研究进度的加快,将进一步提升实景三维在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激发更多的实景三维应用场景落地见效,极大促进实景三维数据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