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水集街道探索以强带弱新路径 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莱西水集街道探索以强带弱新路径 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贯彻落实市委“创新突破年”要求,实现“强班子队伍、强发展平台、强产业项目、促增收致富”的“三强一促”工作目标,近期,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党工委扎实开展“强村带弱村 抱团齐发展”共建联建活动,围绕组织共建、干部共育、资源共享、产业共赢等方面,着力破解村集体发展项目“单打独斗”、发展不均衡等难题,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提升、全面进步。

突出党建引领,坚持班子互联

让组织“强”起来

制定《水集街道“强村弱村”联建共建清单》,确定了水集二村村经济合作社联建韶存庄新村,中庄扶自然村联建前疃社区,沙旺庄、水集一村、史家疃三个村经济合作社共同联建斜岚自然村,构建3对“强村弱村”联建共建关系,成立3支由各联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各管区及党建办负责工作人员组成的“强村弱村”联建工作队,提供组织交流、项目对接、乡村治理、共富共享等指导服务,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接项目建设,帮助弱村找准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每季度至少共同开展1次“主题党日”,每年强村党支部书记到弱村党支部讲授1次党课,以组织活动凝聚组织合力。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9次,开展联建活动13次,确立联建项目4个,推进千里胶东风情一条街等重要项目落地。  

突出联合培育,坚持交流互鉴

让干部“动”起来

“强村带弱村”,最重要的是帮助弱村干部活思想、换思路,以思想更新引领长远发展。水集街道深化“强村弱村”干部联建共建,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同时,双方村干部互相到对方村党组织挂任交流学习,通过看发展、找差距、寻方法,更新乡村振兴方法和理念,进一步提升弱村造血功能。水集二村村经济合作社党委和韶存庄新村“两委”干部召开座谈会,研究干部“双向”挂职人选,双方拟选派2名干部进行挂职交流学习;韶存庄新村“两委”成员与水集二村村经济合作社党委书记姜殿平同志赴临沂代村、西墙峪村等地考察学习,学习优秀经验,共谋村庄发展。落实后备力量培养计划,各强村党组织书记与弱村后备力量“结对子”,挂职担任书记助理等职务,每周至少与后备力量进行1次谈心活动,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开拓思维眼界。

突出要素配置,坚持优势互补

让优势“活”起来

水集街道探索建立“强村弱村”资源共享平台,结合“强村弱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帮助弱村找准发展定位、制定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整合弱村土地、园区等优质固定资产,发挥强村资金、市场等方面发展优势,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参与运营,从而帮助弱村形成一套符合村情实际的村庄发展模式,实现弱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反哺强村扩大产业规模,实现双方共赢。例如,梅花山新村斜岚自然村土地透气透水性好,具有发展红薯、芋头种植等高效农业的土地优势,但由于村庄水利灌溉设施配套不全,导致种植面积少、效益低。沙旺庄、史家疃、水集一村三个村经济合作社与斜岚自然村建立“强村弱村”联建共建关系以来,多次进行联席讨论和现场调研,最终形成《斜岚自然村红薯种植高效农业发展规划》,由三方共同出资15万元,为斜岚自然村平整土地、打井、铺设管道,完善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成功打出3眼80米灌溉深井,后续将按照规划继续进行电力线路布设和电机组装工作,确保斜岚自然村高效农业项目建设顺利落地。同时,沙旺庄村经济合作社联系食品加工企业帮助斜岚自然村收购高效农业产出作物,切实加强帮扶带动成效。斜岚自然村将优先引入三个村经济合作社参与高效农业运营,以效益反哺强村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带动经济发展。

突出城乡共富,坚持经济互促

产业“旺”起来

水集街道深化“强村弱村”联建共建机制,理清弱村发展需求,发挥强村产业规模优势,助力弱村发展乡村文旅、高效农业、农特产品等特色产业项目,形成具有本村独特性、地域性的支柱产业。强村通过参与产业项目共同运营,不仅带动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更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强村弱村合作共赢。为解决韶存庄新村集体经济长期薄弱、无特色产业支撑等问题,水集二村计划盘活原韶存庄新村城北小学闲置建设用地,建成库区移民乡情博物馆,通过承接研学参观、参团观光等文旅项目,充分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就业,推动当地农业、旅游、餐饮、民俗文化的发展,预计完成年收入380万元,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20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同时,将原韶存庄新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文旅中心,将韶存庄大街打造成千里胶东风情一条街,拟引入金水湖胶东文旅有限公司参与项目运营,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村民就业,全面带动新村姜家、胡家、刘家、战家、南七五个村庄发展,实现产业“共赢”。

原标题:农村党建|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打好联建互融“组合拳”探索以强带弱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