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以“无证明城市”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青岛
青岛 > 企业 > 正文

青岛以“无证明城市”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6月20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介绍青岛市以“无证明城市”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记者获悉,自2022年以来,“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已成为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抓手,全市重点打造了110个“无证明”应用场景,市、区(市)两级1.3万项服务可使用电子证照办理,累计为市民办事减免提交纸质材料2800余万份。青岛市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城市,高质量完成国家居民电子身份证试点任务。电子证照融合应用的“青岛模式”,连续两年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典型推广。“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做法,先后被评为全省改革案例、青岛市法治为民十件实事、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惠企利民“十佳”案例。

青岛以“无证明城市”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实现电子证照规范管理

据悉,青岛市按照“标准统一、应归尽归”的原则,规范开展电子证照数据归集、制发等工作,完善全流程标准和管理办法,定期更新发布《青岛市电子证照发证清单》。明确电子证照制发规范和问题数据处理流程,持续提升证照数据的归集质量,确保电子证照来源可靠、要素合规、实时制发。截至目前,全市已归集证照数据694万条,完成143类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归集、同步制发、同步更新。

深度拓展多领域“无证明”场景

强化数据共享,实现“免证办事”。通过证照证明电子化和数据共享,创新智能办、免证办等应用模式,实现表格自动填、材料免提交。比如在公积金办理方面,打通了18个部门、28家金融机构的数据,年均共享数据4000余万次,市民在办理“租房提取、离职提取”等业务时,无需提交相关纸质材料,年均线上办件量达400万次,有效提升了办事的便利度。在不动产登记方面,通过共享户籍人口、婚姻登记等88项常用数据,打造了不动产交易、登记、纳税等多个主题式线上便民服务场景。

精简办事材料,实现“减证办事”。青岛聚焦企业和群众高频办理事项,推动材料精简和环节压缩。比如,在企业服务领域,“企业注销事项”的办理环节从8个压缩至1个,办理时限从15天压缩为1天,提交材料从8套压缩为1套,较好解决了企业注销多头咨询、多网申报、重复填写的问题。创新实施了巡游出租汽车资质审批“三证联办”,通过材料共享、电子签章等方式,将申请材料由20份减为12份,办理时限由1-3天压缩至最快一小时内完成。另外,青岛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目前市级可承诺证明事项扩容至643项。今年一季度,全市通过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9.6万件,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余件,增幅达61.2%,有效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深化数据赋能,实现“主动办事”。青岛市建立健全政务数据供需对接等机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部门业务智能化转型,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无感服务、主动服务。比如,在惠企政策兑现方面,为解决企业重复申报、多头申报等问题,建设全市统一政策发布、兑现平台,汇聚全市2.7万个政策。通过整合人社、发改、税务等13个部门28项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实现政策的精准推送和高效兑现,大大减少了企业申报材料和审批时间。

优化业务流程,实施“一件事一次办”。围绕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动出生医学证明、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各类电子证照应用,创新打造出生、教育、婚育、就医等25项个人“一件事”,以及企业开办、投资建设、企业变更等105项企业“一件事”。比如,市民就医时,通过“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可享受区域就诊“一码通行”、医生号源“一网预约”、医疗缴费“一站结算”,就医时间从3小时缩短为1小时,有效解决了挂号、候诊、缴费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企业办理证照变更时,对12个高频证照变更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了多个部门的关联事项,整合为“一事一流程”,申请材料减少40%,表单填写减少50%,办理时限压缩55%。

聚力强化“一码通城”数字赋能

目前,市民可通过“爱山东”APP亮“鲁通码”,享受一码通行、一码办事、一码入园、一码就医等数字化便利服务。出行方面,市民无需切换APP或乘车码,即可在全市926条公交线路的1万余辆公交车,8条地铁线路的169座车站,实现亮一个“码”乘公交、地铁。人才服务方面,通过“鲁通码”打通各领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系统,人才亮“鲁通码”即可验证身份,享受30余项绿色通道服务。政务服务领域,市、区(市)10个政务服务大厅、198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亮“鲁通码”取号、办事。医疗健康领域,4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72家社区医疗机构实现亮“鲁通码”就医。便民生活领域,4000余家酒店、300多个小区、图书馆、崂山景区等场所,均可亮“鲁通码”通行。目前,我们正会同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组织开展“一元通乘”场景建设工作。7月1日至9月30日,晚上9时以后,市民和游客可以亮“鲁通码”,享受一元钱通乘全市公交、地铁服务。

深入夯实平台技术支撑

建成“无证明城市”综合支撑平台,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无证明城市”系统支撑和安全管理能力,实现电子证照归集、制发、应用等全流程安全可追溯。

上线全省首个“一码通城”综合服务平台。平台集成了管理、服务、监管、发布等功能,支持多场景、高并发应用,有效支撑“一码通城”工作创新。

打造青岛市统一签署平台。集成电子营业执照、公安电子印模、CA认证等能力,实现了政府侧印章、企业侧印章、个人签名的一体化签署服务,为企业和群众线上办事签章签名提供便捷服务。

青岛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青岛市大数据局将聚焦改革所盼和群众所需,聚力场景创新和水平提升,把“无证明城市”工作持续做深做实,让企业和群众在更多场景中,切实感受到“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效,为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