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子公司“青岛梦想”被执行10.6亿元,VR逐梦之路何以坎坷?
青岛
青岛 > 企业 > 正文

爱奇艺子公司“青岛梦想”被执行10.6亿元,VR逐梦之路何以坎坷?

6月14日,美股上市公司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爱奇艺”)旗下的北京梦想绽放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梦想”)被该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被执行金额高达10.6亿元。

北京梦想的控股股东是青岛梦想绽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青岛梦想”),2023年将注册地从北京迁入青岛。这位昔日位于国产VR头显第一梯队的代表——爱奇艺·奇遇 XR (青岛梦想绽放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经停止运行,并出现大量涉诉事件。

爱奇艺子公司“青岛梦想”被执行10.6亿元,VR逐梦之路何以坎坷?

青岛梦想的前身是爱奇艺智能,是由爱奇艺内部孵化、独立运营,专注于扩展现实(XR)技术、产品与内容研发的科技企业。2021年爱奇艺智能CEO熊文(目前已离职)指出爱奇艺智能第一目标是为用户“造梦”,帮助用户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企及的梦想。因此,爱奇艺智能更名为“梦想绽放”。

但短短三年时间,青岛梦想从昔日国内VR梯队第一代表,到如今债台高垒、内忧外患,青岛梦想的“梦想”终究破灭。背后反映了企业在扩展和变革的过程中,面临的不仅是单一的经营管理问题,更是市场规范、法律环境和社会责任的综合考验。

错误的市场判断和运营策略的盲目制定是击垮青岛梦想的内部原因。曾几何时,青岛梦想也曾站在VR元宇宙的风口之中,先后推出奇遇 1、奇遇 2、奇遇 2S、奇遇 2Pro、奇遇Dream、奇遇Dream Pro、奇遇MIX等诸多VR产品,后发展为行业龙头。

但是市场形势变幻风云莫测,风口来的快,走得也快,青岛梦想却没理清市场现状,做出错误的营销策略。2022年5月奇遇VR推出营销活动,购买奇遇Dream Pro系列产品并打卡300天返现3000元购物卡。此后针对奇遇Dream Pro会员版,又推出连续打卡180天不间断,可获得面值2799元购物卡的活动。一时间,风头无两。然而等到返现时却无法兑现承诺,迟迟不得兑现活动奖励的消费者于各地平台进行投诉,并在法院提起诉讼。对此,青岛梦想表示资金出现困难,无法及时返款。

不仅消费者遭遇维权问题,青岛梦想内部也出现大量裁员并且拖欠员工工资等问题。青岛梦想如今面临的种种问题与目前中国虚拟现实(VR)崩盘息息相关。2022年VR行业进入寒冬,头戴设备全球出货量约为880万台,同比下降20.9%,国内出货量降幅则接近23%;2023年情况更加严峻,国内出货量同比下滑 61%,为过去五年来最大降幅。

中国目前的VR市场已是风雨飘摇中,各大厂商纷纷叫停或减少对VR项目的投资,一些曾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也纷纷离开,从PICO、阿里、腾讯,到索尼、谷歌、高通等XR业务的相关负责人相继离职,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巨头都受到了波及。

VR领域的技术与市场的不稳定性造成这一现象,目前VR领域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公司难以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给行业从业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与压力。市场的不稳定性也造成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架构的变动,也会影响职位的稳定性。

可作为爱奇艺子公司遭遇如此困境,爱奇艺为何不出手相助呢?首先关注一下爱奇艺智能(青岛梦想前身)的成立背景:2016年,爱奇艺与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在长视频领域三分天下,但影视版权的购买和投资剧集使爱奇艺全年利润亏损3亿多元。2016年,正是VR元宇宙概念最火的时候,爱奇艺成立爱奇艺智能(青岛梦想前身),想将它打造为新的利益增长点,实现公司盈利。但没想到VR行业开局即巅峰,热度来的快散得也快,再加上投资VR技术消耗大量金钱,使其与成立初衷相悖,因此遭遇放弃。

根据不久前爱奇艺发布的年报显示,爱奇艺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318.7亿元,同比增长10%,运营利润达到36.4亿元,同比增长68%。而今年3月底,爱奇艺资产总额达463亿元,所有者权益127亿元。财报数据中展示,付费会员、游戏、广告才是爱奇艺利润增长的关键,VR相关业务的贡献几乎没有任何体现。所以,一个既没有收益又还要大量投资的项目被母公司放弃也不足为奇。

青岛梦想的衰落不仅是单一企业经营的教训,也是对整个VR行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技术成熟度及战略定位方面的深刻反思。

青岛梦想的案例留给业界的,不仅是关于梦想与现实差距的沉思,更是对技术创新与商业实践如何有效结合,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刻探讨。在VR乃至更广泛的科技探索道路上,梦想依旧值得追寻,但每一步前行都应脚踏实地,稳健而行,方能避免梦想的泡沫,在现实的风雨中更加坚韧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