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企业如何生生不息?
青岛
青岛 > 企业 > 正文

张瑞敏:企业如何生生不息?

9月20日,19年前的这天,张瑞敏首次在公开场合正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

身为海尔集团创始人、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既是“人单合一”理论的创立者,躬身入局的实践者,也是这一颠覆性创新理论的传播推广者。

如今,经过多年探索精进,“人单合一”模式已成为物联网时代引领的管理范式。

而在今年9月20日召开的第八届人单合一模式引领论坛暨首届零距离卓越奖颁奖典礼上,张瑞敏照例做了演讲分享,并具体讲解了“人单合一”的本质——零距离体系。

尽管海尔的成功难以被复制,但张瑞敏的企业管理方法,无论是对于正处在迷茫期的企业,还是计划开启新征程的管理者、创业者来说,均可供借鉴。

凰探第1341期

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当下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境遇下,越来越多企业感到生意越来越难做,创业精神和创新意愿在日渐衰退,“不想干了”“干不动了”的气氛在弥漫。

这意味着企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找不到增量空间或者生存空间,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而反观海尔之所以能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这么久,跟“人单合一”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很大关系。

早在19年前,张瑞敏为了防止企业发展陷入瓶颈、员工状态陷入瓶颈,开创了“人单合一”的变革。

打破科层制,把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交到员工手里,让他们从被动接受任务的经济人,变成自主人,变成创客,主动寻找尚未被满足的用户痛点,创新用户体验。

别人生产产品,海尔提出:产品会被场景替代,产业将被生态“复”盖;别人关注销售额,海尔关注终身用户……所有这些不一样的做法,都来自“人单合一”的新思想、新模式、新探索。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探索新的全球管理模式过程中,海尔提出并推行的“人单合一”模式是引领的、超前的,并靠自身实践探索了一条适合物联网时代的管理新路。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操作甚至说不是所谓的“弯道超车”,而是“开道超车”。

就拿此次首届零距离卓越奖颁奖来说,虽是今年刚设立的首届,但已有全世界很多的企业前来申报。

在张瑞敏看来,这不仅意味着海尔独创的生态接班模式所具有的显著优势,并且也表明“人单合一”模式已被全球众多一流管理学家视为新时代的管理范式,国外已有一批企业将其导入实践。

而提到零距离卓越到底是什么,张瑞敏表示这个概念就是现在的零距离,并将其归结为零距离的时代性,零距离的挑战性,零距离的紧迫性。

首先来看零距离的时代性。

简单说,如果没有互联网,就没有零距离。在零距离下,所有人、所有物,任何地点、随时实现连接。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零距离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那么挑战又是什么,零距离的挑战性就是最终摧毁经典的管理模式,因为经典的管理模式都是有距离的,其设定基点就是有距离的。

比方说大多数企业和用户的距离太远,没有什么交互,甚至连交易也没有,因为更多的企业是把产品卖给了经销商。

基于此,张瑞敏也从海尔在零距离方面的探索实践做了分享。

海尔通过和用户的零距离,使得产品从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来创造给用户,在此过程中减少了产品的库存,变成了产品的零库存,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最重要的是,由与用户的零距离和产品的零库存倒逼了职能部门第三个零,就是零签字。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海尔在2005年提出了“人单合一”。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单合一的本质就是一个零距离的体系,各个方面的零距离,有了这个零距离的体系,才会变成一个生态结构、生态组织。

在提及零距离的紧迫性时,张瑞敏表示,企业今天必须改变,刻不容缓,字里行间的紧迫感扑面而来。

他表示,德鲁克2000年在他生前便预言公司在25年后不可能得以幸存,从法律和财务方面看可以,但是从结构和经济方面来看无法做到。

从中可以获得的启迪就是如果企业不改变,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将会变成名存实亡的公司。

而为了实现“零距离”,海尔打造了一套“人单合一”的倒三角组织机制,这几乎完全颠覆了传统公司的组织结构。也正是在这一组织机制下,海尔开发新品的速度提升了一倍,保持了十几年的业绩稳步增长。

借用这次论坛上的一句话,人具有一种自己创造自己的特性。企业的“企”,是“人”加上“止”,只要人的主观能动性永远涌动,企业就不会陷入内卷和停滞,做到生生不息,这就是“人单合一”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