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岛市水务管理局锚定“打头阵、当先锋”,聚焦市民关注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突出抓好城乡供水保障、现代水网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河湖治理保护等重点工作,为广大居民用水和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好百姓“水管家”。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水网枢纽和骨干工程建设提档加速。其中,官路水库工程围坝完成总量82%,泵站和引黄济青连接线分别完成59%和71%,建成后将与黄水东调承接工程、引黄济青干渠和棘洪滩水库,形成“双渠双库”供水保障局面。官路水库输配水工程规划建设向主城区、即墨、胶州—西海岸新区、平度、高密方向5条输水管线和7座大型水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年底开工。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实施车家河等3座水厂扩建工程,每天新增供水能力22万方。改造8公里市区供水管网、373处供水设施,全年调引客水3.9亿方,向城区供应自来水6.7亿方。委托第三方累计检测60余次、1400余个水样全部合格,保障了市民用水安全。狠抓农村饮水安全,结合群众意愿,“一村一策”接通包括灵山岛在内的所有村庄自来水,全市实现自来水“村村通”。通过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1392个单村供水村庄联网并网,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7%。开展企业自检、行业抽检、行政监测全覆盖,第一时间发现、整改水质问题,确保农村供水水质稳定达标。
打赢灾害“防御战”。今年,全市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旱涝急转和极端性特征突出。6月29日前,局部地区发生干旱,7月份降水高达432毫米,居1952年有水文资料以来同期第1位。坚持关口前移早预防,汛前分级组织市、区(市)防御培训演练,会同水文、气象等部门加密监测预报预警、会商研判,启动抗旱应急响应1次、防汛应急响应10次,发布山洪预警信息48万余条。组建560支、27000人的抢险救援队伍,预置各种抢险机械料物,超前做好防御准备。坚持防患未然消除隐患,坚持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聚焦水利设施、城市内涝、旅游景点等,排查整改各类隐患547处,定期抽查水库和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在岗履职情况。实施18条河道(段)治理、3座水库除险加固,完成25项水毁修复和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养护改造市区169处易积水路段排水管道。坚持做好应急处置,按期完成市、区市两级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优化调整。统筹“流量、库容、水位”关系,下达洪水调度令65次。紧盯强降雨过程排水防涝,累计出动城市防汛排涝人员3.8万人次,排水车辆、设备800台次。
办实市民“身边事”。下力气解决市民涉水的烦心事,针对李沧时代城、西海岸山海湾等小区群众热线反映的4000余件水质、水压问题,建立台账、督办销号,安排专人及时有效解决。完成辽阳西路辽源路路口、龙口路龙山路路口等25处积水点改造,让市民出行更方便、脚下更安全。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定期与企业面对面交谈,帮助解决经营困难。投资1000万元为886家取水企业安装远程在线监测计量设施,会同税务部门减征63家企业水资源税约4000万元、免征58家企业水土保持补偿费约500万元。狠抓水务服务质量,深化营商环境“水务20条”,依托“爱山东”APP等渠道,诸多用水事项“亮证”即办。“青水管+”服务30分钟响应、24小时不打烊,累计开展业务8000余次,打通供水服务的“最后一米”。
擦亮岛城“水名片”。实施河湖生态修复,开展龙古山、海青镇、矫格庄等8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87.34%。完成34条重点河道健康评价,整治780处河湖“四乱”问题,新增4条美丽示范河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乡河道成为市民身边靓丽风景。抓好城市排水治理,环湾、沿河的16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年内完成提标改造,出厂水达到类四类,主要用于生态补水和市政绿化。投资1.3亿元新建改造李村河流域排水管网21.6公里,全市10444处排水管网缺陷问题全部改造完成。推进节水城市建设,持续开展节水宣传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市民节水观念不断增强。加强用水计划定额管理,重点监管年度用水超过50万方的64家单位。改造8公里市区管网、373处供水设施,更换9万多块智能水表,城市管网漏损率降至7.24%。推广科技节水,今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大唐黄岛电厂、华电青岛电厂等企业年度直接利用海水超过12亿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再生水超过4.5亿方。人水和谐的水美环境,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青岛,塑造了更多的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