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目前开放海域最大渔光互补示范类项目——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海上部分开工建设。
根据《山东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山东省拟布局“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位于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海域附近,今年10月项目获自然资源部用海批复,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一期规划建设60万千瓦,二期规划建设55万千瓦。建成后,预计年均可提供约19.2亿度发电量、年均产值约7.2亿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0万吨。
组装光伏板
据了解,一期项目陆上升压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随着第一榀钢平台完成组装标志着该项目海上作业施工的全面开始,预计2025年3月30日首批并网发电,2025年8月30日全容量并网发电。一期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我国正积极探寻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转型之路,刚刚闭幕的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茫茫大海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具有显著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在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山东走在全国的前列。
组装光伏板
该项目将渔业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精准养殖,不仅能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实现一地两用、一举多得,更拓展了我国海上新能源开发的全新思路,极大带动和促进海上光伏发电事业的发展,优化了电网电源结构,增加了能源供给。
作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龙头”,青岛发力布局新能源产业,即墨区在海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即墨区抢抓“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机遇,重点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4大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一座新能源城市快速崛起。2023年即墨区新能源发电装机新增14.2万千瓦、增长30.3%,达到约61万千瓦,占青岛市新能源发电总装机的12.6%。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光伏发电22.05万千瓦,同比增长172%。
来源:即墨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