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眼神要跟着手指方向,脚尖轻轻点地……”3月26日,一堂生动的非遗文化传承课正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中学展开。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戏剧老师们手把手的教学即墨柳腔戏,让孩子们沉浸于戏剧文化的魅力中。
3月26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剧团的戏剧老师在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中学手把手教学生练习柳腔表演手势。
3月26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剧团的戏剧老师在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中学手把手教学生练习柳腔表演手势。
“手扯哥嫂把话论,听我桂妹子说端详。三人同把草堂进,妈妈跟前讲人情……”在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中学的礼堂内,身穿戏服的学生,跟着柳腔艺术中心的戏剧老师们演绎了《小姑贤》当中的一段经典曲目,唱念做打,演绎角色,举手投足,有模有样,引得台下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世界戏剧日即将到来,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中学开展“戏剧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通过传统戏剧表演,引导学生学习戏剧知识、感受传统戏剧文化的魅力。
3月26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剧团的戏剧老师在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中学为学生整理柳腔头饰。
3月26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中学柳腔剧社团的学生在学习化妆。
3月26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剧团的戏剧老师在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中学指导学生学习柳腔基本动作。
即墨柳腔是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地方剧种,如今即墨区把柳腔教育推广到学校,并赋予它全新的时代内容,让传统剧种焕发出新活力。柳腔,作为富有即墨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传承柳腔,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脉的赓续。演出现场,即墨柳腔艺术中心的演员们为同学们带来精彩的水袖表演,腾跃、旋转,行云流水,婉转流畅;柳腔演员老师表演的戏曲《小姑贤》,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优美的唱腔和独具特色的即墨方言,引得现场掌声雷动;精彩剧目以华美的人物造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的细致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积极推动传统戏曲进校园,通过设立兴趣班、开设“第二课堂”等形式,邀请专业老师教授学生戏曲知识,让学生感受非遗的魅力。即墨柳腔是山东胶东地区的特色地方剧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即墨区中小学校把柳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引进课堂,积极打造浓郁“地方味”教育,使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学生多元成长,形成了文化与教育同发展、共繁荣的局面。
3月26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剧团的戏剧老师在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中学教授孩子们戏曲表演。
原汁原味的乡音乡调吸引着孩子们,推动了柳腔艺术在师生中的传播,形成了人人学唱、校校有“戏”的局面,为这一传统剧种增添新的活力。
“最难的是唱腔,忽高忽低,音域跨度大,很难把握,很多音很难拐上去,还有要注意眼神,表现出故事人物的神韵。”即墨区移风店镇七级中学学生贾文涵说。“第一次听柳腔,我就喜欢上了。学习柳腔对成长很有帮助,我希望将来能当一名专业柳腔演员。”学生王露说起这一家乡“特产”,她情有独钟。
“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看到孩子们对柳腔的热爱,我们感到很欣慰。”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副主任解本明告诉凤凰青岛。“即墨柳腔是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地方剧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柳腔需要孩子们和青年人的加入。”
校长孙允海表示:“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对学生心智成长大有益处。即墨柳腔进校园,是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我们相信,通过这种新颖的活动形式,用文化塑造每个孩子高雅向上的精神世界,让人人找到自由快乐的发展空间。一定能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更加喜欢中国传统艺术,让传统国粹在珑湖校园得到传承和创新,让每一名师生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