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赋微短剧,你来有位来。3月28日下午,300余名青年人才涌入市北区,齐聚青岛市微短剧人才嘉年华,共同开启专属于微短剧人才的“城市大戏”。活动同步吸引近20家新媒体企业来到现场,线上300余家企业通过招才引智云平台参与,累计发布岗位需求3100余个。
此次活动由青岛市人社局、市北区人民政府主办,市北区委人才办、青岛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和市北区人社局承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广军,市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锋,青岛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关爱红,市文旅局、区人社局、区文旅局有关领导及驻青高校领导代表、全市20余家微短剧产业上下游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微短剧人才引育六大行动发布,请人才喊“Action”!
人才是微短剧的第一资源,生态是产业繁荣的核心支撑。为加快微短剧行业人才集聚,为青岛市微短剧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更加优质的人才支撑,活动现场,青岛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辛广军发布《青岛市微短剧人才引育六大行动实施方案》。
“启动微短剧工匠培育计划”“依托微短剧行业头部企业梳理发布微短剧人才游学研学场景”“支持市北区打造微短剧培训夜校、建设微短剧人才驿站”......“六大行动”从人才储备、人才招引、游学研学、培训领航、创作促进、服务护航六个角度入手,充分联动市北区微短剧产业集聚和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来青岛拍短剧,拍短剧就选青岛”的人才发展生态为微短剧产业人才的引、育、留、用按下“加速键”。
活动现场,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处处长张信龙与市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王萍共同为6名驻青高校艺术、传媒类学院教师颁发“青岛市微短剧产才融合导师”聘书,通过打造双聘双跨模式,用人单位和高校合作,为人才招引奠定基础。
构筑产才融合共同体,市北区“微短剧”副本已开启
当微短剧的镜头对准市北这座城区,我们看到的不仅有产业升级的加速度,更是一曲人才与城区共谱的弦歌。
成立微短剧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市北区扶持网络微短剧政策条款》,搭建引才阵地。多次举办青岛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大会、市北区新媒体产业发展“四链”融合校企合作市北区新媒体职业技能大赛等专项活动,打造青岛市新媒体行业招才引智基地、市北区新媒体行业产才融合工作站,做实产才融合。建立青岛网络微短剧基地、青岛网络视听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形成服务合力。一系列行动之下,更多“小而美”的微短剧作品从市北走向全国,更多“新而活”的创意在市北生根发芽,更多“精而专”的人才在市北这片热土上找到舞台、实现价值——集聚文化传媒企业2200余家,累计创作微短剧作品500余部,全网播放量超过220亿次,多部作品获市级以上微短剧相关奖项。
当政校企三方共同为市北区激活“青岛市新媒体产才融合实践基地”称号,当“青创微剧人”青年人才社群以市北区为核心划出璀璨的人才引力弧线,这场名为“才赋微短剧 你来有位来”的嘉年华为市北区开启了新的“微短剧”副本,市北区将继续发挥作为中国北方新媒体产业集聚发展高地的优势,乘势而上建设“微短剧产业新城”,为全市新媒体产业发展赋能添力。
“光影职通车”驶向未来,产才共赴“市北机遇”
当城区愿做开放包容的造梦者,青年自会成为最动人的城区叙事者。启动仪式后,首场“微短剧人才游学研学行动”已在市北开启——“人才大巴”驶进市北区微短剧产业聚集地青岛中央商务区,深入古麦嘉禾、旗鱼科技、杠上开花三家代表企业游学观摩,体验新媒体企业工作环境和创新氛围,探秘微短剧“爆款诞生地”为何是市北。这场沉浸式游学不仅让学子们收获“打卡优惠券”,更点燃了他们的职业理想。“原来几分钟的短剧背后,需要编剧、摄像、运营的精密默契的配合。这种‘边看边学’的方式,比课堂更直观!”来自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王同学兴奋地说。企业方亦从中发现“潜力股”,古麦嘉禾人事负责人孔凡慧表示:“这些年轻人对微短剧语言的理解远超预期,我们将用好‘六大行动’给予我们的支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交流,真正让支持政策转化为实际项目。”
“感觉这是个很好的机会,看到活动信息之后专门从济南过来”,在随后举办的“剧动市北区·光影职通车”人才磁场双选会双选会上,与多家企业交流后,山东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学生郑同学投出了简历,“一直觉得微短剧门槛很难进,但市北区的双选会让我看到,从创意到落地的每个环节都有机会参与。”现场,企业HR化身“行业导师”,不仅解读编剧、导演、运营等招聘需求,更分享行业趋势;学生们则带着简历和作品集,与企业展开深度对话。双选会同步通过招才引智云平台开展直播带岗,累计观看人数超4000人次。此次双选会参与企业共收获简历1000余份,多家企业直言:“青岛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吸引力,让我们看到了行业持续创新的底气。”
微短剧的创作需要“脚踩泥土、眼望星辰”,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更需要“众人拾柴、星火燎原”。未来,市北区将以青岛市微短剧人才引育六大行动为指引,用更多“微短剧+”的镜头,邀请每一位怀揣梦想的人才执笔,与城区共同书写出“人以产聚,城以人兴”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