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青岛
青岛 > 政务 > 正文
站内

清明时节,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又是一年清明至,杏花微雨欲沾衣。这个承载了千年文化的传统节日,再次叩响了中华儿女的心弦。值此清明,我们缅怀先人,赓续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价值;我们亲近自然,感受春和景明、万物生长的无限活力。

清明时节,文明新风拂面而来

时光流转、风俗流变,清明所承载的文化根脉始终未变。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的记载,到唐宋“清明时节雨纷纷”“梨花风起正清明”的诗意描绘,再到叶圣陶《过节》中的“所谓祭如在,临事而敬”,这个节气始终承载着中国人重视亲情、敬重祖先的情感追求和价值关怀,以及“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慎终追远观念。

清明祭扫祖先,体现了中华孝道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则是对家国情怀的升华。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化作红色记忆,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血脉之中,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

先烈精神也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如今,这抹红色记忆仍在时代长河中奔涌不息:心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守卫边防、英勇牺牲的陈祥榕;为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用血肉之躯筑起火灾隔离带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30位救火英雄……他们以凡人之躯书写伟大,用热血浇灌信仰。在向这些烈士默哀致敬的同时,我们也再次体会到今日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要把追思化作前行的力量,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

传承清明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倡导文明新风。慎终追远、缅怀先人重在“心到”,提倡以“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方式,推行文明祭祀新风尚。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等新型祭扫方式,通过网络祭扫、植树缅怀、踏青遥祭等方式怀念故人,以文明新风传承清明文化内涵,让传统节日展现时代活力。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除了扫墓祭祀,清明节还包含着丰富的春日活动,比如踏青、植树、郊游等,在扫墓踏青中,既建立起先人与今人的和谐关系,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开放与包容。近年来,清明节逐步演变为兼具祭扫与踏青功能的“文化+旅游”复合型假日。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清明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短途游、自驾游、乡村游成为主流,文旅融合趋势显著,也印证着这一传统节日的现代转型。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既要当好文明的传承者,延续孝亲敬祖的传统美德,倡导并弘扬清明的文明新风;更要勇做时代的开拓者,致敬先烈、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

原标题:琴屿新观 | 文明新风润清明

推荐0